美丽春城,每一个角落都有她们的身影。在社区,“花开春城”志愿者组织开展亲子阅读、家庭纠纷调解、邻里互助活动;在花市,“花妇联”的姐妹们手法娴熟地分拣、包装,让春城的芬芳传遍四方;在田间地头,“巾彩春城”巾帼宣讲志愿者,用“乡音土语”解读政策,用身边故事阐释理论……这些温馨而生动的场景,是过去五年昆明市妇联深耕妇女儿童事业,撑起发展“半边天”的缩影,也是“娘家人”用真情与行动书写的时代答卷。
五年来,昆明市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六个春城”建设蓝图,以服务凝聚人心,以实干彰显担当,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家庭文明建设主阵地、服务群众最前沿挥洒汗水、贡献智慧,谱写了新时代昆明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思想引航 改革强基
“政策理论不用记,花灯一唱就牢记!”在嵩明县小街镇的文化广场上,58岁的张大妈坐在小马扎上,跟着台上演出花灯戏的调子轻轻哼唱。作为广大妇女的“娘家人”,为谱写好新时代昆明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扛牢妇联组织政治责任,昆明市妇联敏锐捕捉素有“滇中花灯第一镇”之称的小街镇花灯文化,指导县妇联开启“非遗+宣讲”创新实践,让政策理论借由传统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让宣讲更具实用性,昆明市妇联还结合各地特色,邀请花卉种植能手、家政专家、电商主播等产业带头人加入“巾彩春城”巾帼志愿巡讲队伍,用广大妇女姐妹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政策方针宣讲得入脑入心。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以“巾帼大学习”“巾帼大宣讲”“春城女性大讲堂”为载体,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参与群众49.8万余人次。
“我们‘螺蛳湾商圈妇联’有200多个姐妹,平时一起交流生意经,遇到困难时,妇联还帮我们想办法解决。”官渡区螺蛳湾商户张莉说。螺蛳湾商圈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有3万余家商户,女商户占比过半。为了扩大基层妇联组织覆盖面,官渡区妇联推动成立了螺蛳湾商圈妇联。通过“芳华共享平台”,组建“异业联盟”——服装店老板可以和童装店合作推出“亲子套餐”,玩具店可以和书店联合举办活动,通过跨店合作、供应链共享及“异业优惠券”发放,激活商圈内循环。
五年来,市妇联打破传统组织边界,把妇联建在妇女最集中的地方。全市3376个“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联系服务妇女的“纽带”。先后建成“妇女之家”“妇女微家”等阵地1.6万余个,培训“三新”领域妇联组织主要负责人近千人。
家庭筑暖 权益守护
“妈妈,我今天在‘社牛牧场’喂了小羊,还和观察团的小伙伴提了‘加个秋千’的建议。”官渡区魅力之城小区的小学生豆豆,放学后兴奋地跟妈妈分享。这个原本普通的小区绿地,如今变身集宠物互动、游戏娱乐于一体的儿童公园,沙坑、滑梯、小羊圈一应俱全,家长们在旁边的休息区交流育儿经……这就是入选全国儿童友好城市首批案例的“社牛牧场儿童宠物公园”。
为扎实推进家庭工作,全市妇联组织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深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上,紧扣作为全省首个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的特点,市妇联牵头把“一米高度看春城”的理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五年来,昆明市推进148个儿童友好学校、社区、公园项目,组建市、县、乡、村四级儿童观察团,孩子们提出的“增设社区滑梯”“优化公园洗手池”等建议,已有80%落地见效。2025年3月,“云南省昆明市打造儿童友好‘春城名片’”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向全国推广。在这温馨场景的背后,活跃着许多“花开春城”巾帼志愿者的身影。围绕家庭文明建设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昆明市妇联广泛发动巾帼志愿者投身服务。
着力为全市广大妇女儿童打造好一座温馨的“小家”和“大家”的同时,妇联组织还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做好做精。“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个受侵害的妇女儿童,都能找到避风港。”昆明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12338”妇联维权中心县级全覆盖,建成妇女儿童“一站式”关爱服务中心24个,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2.26万余场次,覆盖78.85万人次。“在这里,我们一直用心用情当好娘家人、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在这里,每一个微笑、每一声问候、每一次倾听,胜过千言万语,我们服务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正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价值叠加放大。”
创业赋能 姐妹与娘家同发展
“以前我在工地打零工,现在是‘金牌月嫂’,月收入从3000元涨到1.2万元。”说起自己的变化,宜良县狗街镇的张桂英满眼是光。
章堡村“金牌月嫂”有120余人,还有人创办了自己的家政公司,带动周边1200余名妇女增收。
章堡村党支部书记冯伟介绍,为了让妇女安心就业,市妇联联合县妇联探索出“政府+职校+村(社区)”的合作模式,为月嫂开辟就业“快速通道”;实施“月嫂家庭关爱机制”,由村妇联干部主动对接月嫂家庭,帮忙解决子女托管、老人照料等难题;逢年过节,妇联干部还会上门走访,传递政策信息和家乡问候。
“狗街月嫂”的成功,只是昆明市妇联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市妇联紧扣市场需求,把“培训菜单”对准妇女“就业痛点”:针对家政缺口,联合35家品牌企业开展母婴护理、收纳整理培训,组织开展市级各类培训174期,培训妇女8180人。针对乡村振兴,各地妇联还因地制宜地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妇女姐妹通过开展电商直播、学习新媒体运营课程等方式掌握“短视频引流”技巧,让不少妇女姐妹在家中就能实现创业梦,新创的乡村小店从“无人问津”变成“网红打卡点”。
此外,妇女姐妹创业路上遭遇的“资金难题”也被市妇联着力破解。11.47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6576名妇女的创业梦,带动了1.8万人实现就业。
在一个个姐妹放飞创业梦的背后,昆明市妇联的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市妇联工作获得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联合国儿基会多次到昆明调研并推广昆明经验。
回望五年,从“巾彩春城”的理论宣讲声声入耳,到“花开春城”的志愿服务花开遍地,昆明市妇联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妇女同心同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昆明市妇联将继续秉持“娘家人”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续写新时代昆明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 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