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昆明,暖意融融。蜿蜒的滇池绿道将湖光山色、鸥鹭蹁跹与市井烟火温柔串联,交织成独属于春城的冬日浪漫。这动人景致,是滇池保护治理企稳向好的映射,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春城大地蓬勃生长的生动例证。
“十四五”以来,昆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让昆明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鲜活注脚。
聚焦擦亮滇池生态底色,昆明市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措施,有效提升滇池保护治理的整体效能,以藻水同治、精准补水、污水调度等进行系统施治,推动滇池水质、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藻水同治,蓝藻打捞处置能力从“十三五”末的2.4万立方米/天提升到现在的133万立方米/天,仅此一项每年能够为滇池提供4.85亿立方米的Ⅲ类水,这些经藻水分离的尾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调入草海后,能为草海提供比牛栏江补水量更稳定、水质更优的生态补水。鉴于雨季牛栏江补水的总磷高于草海的情况,昆明实施了“西水东送”工程,雨季将牛栏江来水通过盘龙江及以东河道补入外海,既解决了外海补水匮乏的问题,又解决了雨季草海入湖总磷过多的问题。
目前,滇池全湖水质连续7年保持Ⅳ类并持续向好,今年1月至10月,滇池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总磷较2020年同期分别好转11%、29%,均为1996年滇池被列入国家“三湖”治理以来的最高水平。
依托滇池沿岸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昆明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的滇池沿岸46个美丽乡村带动了村民就业创业,108公里滇池绿道,不仅守住了滇池保护红线,还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目前,滇池沿岸村民的收入已超过之前种花、种菜的收入,从“靠水吃水”转变为“护水致富”。
昆明还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控,2024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 “绿美春城”建设纵深推进,完成林草生态保护修复270.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839公顷。
本报记者 王琼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