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本部的九大学科资深教师来到阳宗海分校,以示范课的形式为该校的高三学子送来了精心准备的备考辅导。这是昆明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更好满足群众“家门口”上好学需求的具体实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四五”以来,昆明市坚持每年把7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20年的48018元、17719元,提高到2024年的57444元、23577元。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让群众生活更便利,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聚焦民生关注的热门领域教育和医疗,昆明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内培外引等方式提供优质学位超过50万个,积极推进心血管病、呼吸、肿瘤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越来越多。
推进教育均衡,成长之路“照得更亮”。“十四五”期间,全市组建了89个基础教育集团,有效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大力实施“以城带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通过盘龙对口禄劝等“区对县”、昆一中对口东川一中等“校对校”教育对口帮扶,全面提升县域办学水平,努力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目前,全市55所中小学正加速建设,建成后将新增学位9.5万个,有效化解“大班额”等问题。
扩充医疗资源,群众健康“守得更稳”。昆明直击“看病难、看病贵”等痛点难点,以“三医联动”改革为突破口,让“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升级。全市药品耗材集采价格平均降幅超过一半,门诊共济政策惠及2125万人次,职工和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达92.82%和70.64%,就医负担持续减轻。全市三甲医院达到21家,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05张,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
此外,昆明还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五连涨”,帮助65万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建成养老机构140家、普惠托育机构515个,“一老一小”服务更有保障。
本报记者 王琼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