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人头攒动的展馆里,连续8年参展的斯里兰卡商人晋兰加,正热情地向观众推介家乡的锡兰红茶、香料、椰子制品和姜汁汽水。
他与进博会的故事,远不止年复一年的参展,更是一段跨越家族传承、个人梦想与中国机遇的动人情缘。
“第一届进博会举办时我就参加了。”晋兰加回忆起初次踏入“四叶草”时的震撼,“规模之宏大、组织之专业,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他带来的斯里兰卡茶叶在展会期间一售而空,甚至提前收获了大量订单。首次参展的成功,让他许下了“年年来”的承诺。
这份承诺的背后,是两代人对中斯两国友好的执着耕耘。晋兰加已故的父亲蒂拉克·乌杜穆拉格,曾任斯里兰卡中国社会文化合作协会副主席。“我从小看着父亲通过文化交流,默默为两国友谊搭建桥梁。他始终坚信,真正的外交始于人民之间的友谊、理解与尊重。”如今,晋兰加在进博会的舞台上,通过贸易与美食体验,延续着父亲的事业。“我们销售的每一件产品,不只是一笔交易,更是两国深厚友谊的延续。”
敏锐的商业嗅觉,为晋兰加的进博之旅开启了新篇章。
多年参展,他注意到中国消费者对斯里兰卡的茶叶与香料青睐有加,但目前的市场上却难觅地道的斯里兰卡风味。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生:何不把真正的斯里兰卡味道带到北京?于是,一家斯里兰卡特色餐厅在北京落地,成为他搭建两国文化交流的又一座“味蕾之桥”。
晋兰加认为,进博会远不只是一个商品交易的集市,尤其在当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界中。
“在这里,小企业和全球品牌并肩而立,大家都相信合作胜过竞争。”他表示,进博会以其持续的规模和影响力,清晰地传递出中国坚持开放、共享机遇的决心。“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展现的是中国的自信和远见。对像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我们能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进入全球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
从青葱岁月受父亲影响接触中国文化,到获得奖学金来华留学、亲历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到成为进博会的“全勤生”,晋兰加感慨道:“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经历与中国的发展紧密交织,可以说是与中国共同成长。”
谈及进博会的变与不变,晋兰加深有感触。“核心从未改变——始终是关于人、联结与机遇。那开放、团结的精神,那种海纳百川的温暖与包容,年年如此。”而变化,则体现在规模与精细程度的不断提升,数字创新让他这样的小展商也能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展望未来,晋兰加希望进博会能吸引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小企业参与,让更多美好的产品和故事被世界看见。他也想对各国商人说:“请带着愿景来,而不只是产品。因为在这里,真诚的交流,能让贸易成为友谊之桥。”
本报记者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