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反季竹荪撑起“致富伞”

初冬的清晨,林间雾气还未散尽,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班利村村民赵啊飘已和几名村民在基地里忙碌地采摘竹荪。几小时后,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竹荪将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餐厅和后厨。

“快,是我们这里最大的优势。”普洱清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基地负责人郭志远指着景迈机场方向介绍,“竹荪娇贵得很,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早上摘,中午飞,晚上就能上餐桌。基地选址班利村,看中的就是离机场近。”

班利村气候温润,是竹荪反季节生长的理想之地。今年8月,第一批竹荪菌种播下。短短数月,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9亩。这里全年可采收三茬,亩产值6万元左右。

“我把家里的地租给公司,自己又来这里做工,一天能赚120元。”村民赵啊兄笑着说,“关键是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目前,基地有4名长期工,每月稳定收入在4500元。在采收旺季,临时工达50多人,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竹荪种植并未影响林地原有的生态和经济功能,林地里的松树依然可以正常采割松脂。村民们把这些树以每棵每年7元的价格租了出去,实现了“一份林地,两份收入”。

郭志远介绍,公司正准备推出“技术培训+保底收购”的农户合作计划,带动农户增收。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张庆梅 石芮

  • 林下免耕种出“魔芋王”

  •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 前三季度我省脱贫县农村居民收支较快增长

  • 报头

  • 深化开放合作 加快建设 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 刘洪建同志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 云南民航运输增长势头强劲

  • 精准滴灌 点绿成金

  • 修订后的《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公布

  • 中国航天员首次“换乘”天外平安归来

  • 10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 反季竹荪撑起“致富伞”

  • 中柬老缅泰越六国将联合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抗战时期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迁昆明办学回眸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