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株马铃薯得了晚疫病,要尽快清除掉,防止传染。那边的长得还不错,说明我们采取的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是有效果的。”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马铃薯科技小院里,云南大学博士生吴永超熟练地将地里的杂草除去,并细致地观察马铃薯的长势。
迪庆海拔高、气候凉爽,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作为迪庆的重要农作物之一,2024年迪庆州马铃薯播种面积约7万亩,产量约8万吨。为加快推进马铃薯提质增收,2024年2月,迪庆州农科院和云南大学共建了香格里拉马铃薯科技小院。科技小院依托云南大学科技人才和州农科院创新平台,深入开展马铃薯生物育种工作,建立材料筛选资源圃;推广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应用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等技术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打造千亩良种繁育基地及技术示范样板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年多来,科技小院内核心示范区马铃薯平均亩产提升了7%至10%,种植户年收入平均增加10%,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至15%,脱毒种薯覆盖率大幅提高,优质新品种推广面积持续扩大。香格里拉马铃薯种薯凭借优良品质、绿色安全的特点,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科技小院附近的马铃薯种植户王茂林说:“以前马铃薯亩产不到1200公斤,运用科技小院的新品种、新技术后,亩产能达到2000公斤,并且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抗逆性,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科技小院定期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种植能手和科技带头人;精心培育出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示范经营主体,通过他们的成功试验和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使用新品种、新技术;累计培养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5名,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
迪庆州农科院院长斯那七皮说:“我们将继续搭建产学研用紧密融合的平台,让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让青年科技人才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成长成才,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彭少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