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通过数据赋能减负、矛盾源头化解、多元协同共治,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治理向“数字智理”转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数据赋能为基层“卸包袱”
在麒麟区白石江街道官坡社区,智慧门禁伫立,高清摄像头全天运转。这个常住人口8600余人的社区,通过571套智慧门禁、620个高清摄像头,构建起“地面巡查、空中监视、数字门禁、手机预警”的立体防控网络。
“过去靠人工摸排,治理难度很大。”社区党委书记陈艳玲说。为此,社区投入300余万元推进智慧化建设,实现重点区域智能设备全覆盖。如今,智能前端每日采集数据千余条,形成精准管控数据库,配合AI摄像头、烟雾感应器等设备,实现警情与火情自动识别和智能预警,基层治理真正从“人海战术”转向“绣花功夫”。
智慧治理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社区安防上,更改变了基层工作方式。面对基层干部长期被表格填报消耗精力的困境,曲靖市以党建引领,依托“云表通”马龙区试点,通过精简报表、整合数据,让基层干部从“围着表格转”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精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成效是显著的,“云表通”工作专班推进“三个一批”改革,将市级27家行业部门报表由859张精简至165张,精简率达80.8%。马龙区探索“5634”模式,旧县街道九龙社区整合634名房东、615家商户信息,构建精准治理网络;月望乡为54家企业和9300名劳动力搭建用工对接平台,实现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全面提升。
源头治理筑牢平安“防火墙”
曲靖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富源县推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3342”工作机制,坚持“四级联防”,按10户为单位设立“睦邻微格”,配备“吹哨人”担任基层治理的“前哨眼睛”。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吹哨人”5分钟内抵达现场开展先期处置,小组干部10分钟内抵达,村干部30分钟内到位,辖区民警30分钟内赶到,形成环环相扣的处置链条。
在后所镇杨家坟村,这一机制得到深化运用。村级巡回调解专班创新“四见”工作法,通过见人见事见物见地点开展现场调解,并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作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有效破解多起历史遗留纠纷。
傍晚时分,沾益区炎方乡炎方村党总支书记顾华芳接到当天第三起纠纷调解任务,她立即与网格员赶赴现场。“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最影响邻里和睦,”走在乡间小路上,顾华芳说,每次看到矛盾化解、村民握手言和,就觉得这份辛苦特别值得。
沾益区构建党委领导、政法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通过实施积分激励机制,变固定补助为积分激励,网格员通过基层治理App上报矛盾纠纷,系统根据风险等级自动赋分,有效激发了基层活力。
曲靖市正通过源头治理创新,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曲靖绽放绚丽光彩。
多元共治绘就治理“同心圆”
曲靖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探索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马龙区九龙社区创新“网格+社会力量”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全科网格”体系。社区划分7个网格,配备28名专责兼职网格员,让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联用、问题在网格联治。
此外,社区吸纳由房东组建的“房东服务网格员”,通过“查、看、听、问”点对点收集民意,实现异常情况主动询问、主动调解、主动报告。同时整合商户群体参与治理,构建“商会+社区+企业”融合模式,整合多元治理力量实现24小时治理全覆盖。
麒麟区构建起“1+11+N”联动模式,由政法委牵头,公安、法院、检察院等11个部门常驻,群团联盟等根据需要“随驻”,实现解纷“只进一道门”。寥廓街道打造“基层+专业+部门”三维队伍,组建78人专业调解队伍,成立6个行业性调委会,引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周二律师值班日”等专业力量,形成复杂矛盾处置合力,实现矛盾一站办结。
通过党组织引领,曲靖市成功将各方力量凝聚成基层治理的最大合力。多元主体在基层治理的广阔舞台上各展所长,共同绘就了生动温暖的治理“同心圆”。
本报记者 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