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323国道来到开远市乐白道街道新寨村委会干塘子村,一座长满水葱、海芋、纸莎草的“小花园”格外显眼,这是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站。
这个只有40户127人的小村庄,每天产生7.37立方米生活污水。过去,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渗入农田,雨季还会随冲沟汇入1.5公里外的泸江河。
如今,村里建起雨污分流的地下管网,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都通过专用管道直接接入地下管网,再由管网统一输送至村中的污水处理站,全程封闭无渗漏。
污水处理站采用“预处理+厌氧滤池+人工湿地”工艺,从格栅隔油、沉砂沉淀到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再到水生植物根系吸附污染物,一套流程下来,污水不仅实现深度净化,还让处理站变成兼具生态与景观功能的小型生态系统。
“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用来浇菜浇树,农村污水处理不只是治污水,更能美化环境。水质好了,村容村貌美了,村民的幸福感自然就提升了。”干塘子村民小组组长陈浩说。
近年来,开远市紧扣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需求,以生态优先、系统施治、长效管护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梯度适配的农村生活污水差异化治理路径,不仅南盘江、泸江河水质持续向好,更让村民享受到污水变清水、村容换新颜的民生红利。
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开远市摒弃“一刀切”模式,根据村庄地形、人口规模、污水量等实际情况,构建生态处理、微动力处理、深度处理梯度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预处理+厌氧滤池+人工湿地”“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化处理”“氧化塘+三格化粪池”等工艺,让每个村寨都有量身定制的治理方案。
存旧村位于泸江河与南盘江汇合口下游200米处,共有220户674人,每天要产生38.31立方米生活污水。过去,这些污水全靠村里的两个排污口排放,一到雨季,污水就会直接流入南盘江。
针对村庄人口多、污水量大的特点,村里配置两套日处理20立方米的“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设备,通过二级污水处理工艺,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处理站就建在农田旁,达标后的污水既能灌溉庄稼,也可安全排放。
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73.08%,南盘江、泸江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提升至Ⅲ类标准。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邱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