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绿植青翠、鲜花竞开,太阳能路灯、分类垃圾箱整齐排列,绿树掩映间,一幢幢充满瑶族风格的建筑整齐排列。“这是我们自己经营的‘瑶族妈妈客房’民宿,一年下来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带着客人走进民族色彩浓郁的小院,村民李云分边走边介绍瑶族建筑的特点,对“瑶族妈妈客房”颇为得意。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公益组织的支持下,河边村通过“小云助贫”平台,充分利用河边村的气候优势、雨林特色、瑶族文化,在保留村民房屋原有木质结构的基础上,将民居改造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功能完善的“瑶族妈妈客房”,并注册成立由村民管理运营的西双版纳雨林瑶家专业合作社。
“瑶族妈妈客房”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客源,收入70%归农户,30%归村集体。目前,河边村已建起47家“嵌入式”客房、1个专家公寓、57个现代化卫生间、54个现代化厨房、1间现代化会议室、1所儿童活动中心和1个休闲商店,4G网络覆盖全村;还建成了4栋高端公寓可同时接纳90人,6家餐厅可同时接待160人。
为培育壮大产业,河边村全力打造集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闭环,形成“雨林+边境+民族+现代”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小耳猪、黄牛和鱼类养殖产业以及珍贵林木种植等项目;利用绿化休闲空间,积极推进河边度假区、河边村生态湿地公园等旅游景区建设,推出休闲垂钓、森林徒步、雨林漂流、露营和野外拓展等旅游特色项目。河边村还成立了村组文艺队,开展篝火晚会、农耕体验、民族舞蹈表演等公共活动,举办斗鸡、射弩、山歌比赛等民族文体活动,打造多样化户外活动、就餐、交流空间,使游客愿意来、住得好。
自2017年开办民宿以来,河边村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河边村举办近50场学术会议与政策研讨会和数十次冬夏令营活动。此外,河边村还瞄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高端消费人群,打造“天然雨林鸡蛋”和花筑“瑶族妈妈客房平台”品牌,并通过互联网旅游平台进行预订和销售。去年,河边村共收到“雨林鸡蛋”订单500余单、创收5万余元,“瑶族妈妈客房”订单1000余单、创收80余万元。
在村民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河边村的集体经济也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年前的2679元增加到现在的4.6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蝶变。
本报记者 戴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