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剑钊 杨茜
品牌价值18.2亿元的华宁柑桔,正从西南边陲的高原沃野,稳步迈向欧亚大陆的广阔市场。
凭借15万亩种植面积、50万吨年产能的坚实根基,华宁县以海外市场为新赛道,实现了从田间售卖到全球配送的跨越。
自2023年首单外贸业务落地以来,华宁柑桔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从越南、俄罗斯延伸至阿联酋、加拿大等国。2025年1至9月,华宁柑桔出口量达8.8万吨,交易额近6亿元。当地企业精准对接海外需求,依据不同国家口味偏好甄选品种,定制特色包装,让华宁柑桔成为海外客商的抢手货,书写出高原特色农产品拓宽市场、赢得口碑的生动篇章。
面向海外拓市场
在连接盘溪镇和华溪镇的华盘公路上,一辆辆条柜车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在位于华宁县盘溪镇的华宁锦宏商贸有限公司分选车间内,几十位工人正忙着分选、包装、装车。一箱箱南丰蜜橘从这里走向海外,成为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客商手中的抢手货。每天有1到2辆条柜车从这里出发,奔赴数千公里外的海外市场。
“2023年,我们在华宁县委、县政府和玉溪海关的牵线搭桥下,接触到第一位俄罗斯的客商,完成了第一单柑橘外贸单。”回忆起华宁柑桔的出海之路,锦宏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曹锐记忆犹新:“后来我们发现,海外市场对柑橘的需求量更大、单价更高,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曹锐介绍,2023年公司共销售柑橘3.6万吨,其中2000吨是外贸单,“2025年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发出5万吨柑橘,其中外贸单有1.8万吨,预计全年能达到2.2万吨。”
有了走出去的第一步,便有了越来越多的客商跟着货源找到了华宁。
“特别是近两年,国内的柑橘品种越来越多,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年产出,华宁柑桔特早熟的优势不比从前。”曹锐表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向海外市场发展成为华宁柑桔的新出路。
在华宁振兴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这点更为明显。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振兴商贸共发出沃柑1.5万吨,其中1.4万吨出口至国外。
公司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不同口味,发送不同的柑橘产品。“东盟国家客商喜欢果冻橙,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客商喜欢蜜橘和脐橙,冰糖橙在中亚的销售也不错……南亚国家的顾客更喜欢沃柑,他们觉得能手剥的水果吃起来更方便。”在振兴商贸的分选车间里,销售负责人刘俊俊介绍,为了助力华宁柑桔出海更顺畅,他们针对不同国家的喜好设计了不同风格的包装箱:“这是中国风的许仙和白娘子,外国人一看包装就知道是来自中国的;这是印度消费者最喜欢的金色包装,对提升销量很有帮助……”
从最初的越南、俄罗斯,到如今的阿联酋、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华宁柑桔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
政企联动叩门关
“水果出口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稍有耽误,一两个坏果也会带来很大的损失。”曹锐说,刚开始柑橘出口时,由于不清楚相关政策,让他们面对出口的各项手续时有些慌。
今年7月,在极早熟、早熟华宁柑桔上市之际,玉溪海关与华宁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开展外向型农业企业出口果园备案业务培训,助力打造更多“外向型”农企,提高农业出口企业的含金量。
“出口果园备案政策是什么?申报流程有哪些?质量管控要点是什么……”培训中,玉溪海关企业管理与核查科科长钱斌结合出口果园备案相关工作,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现场答疑,为企业提供了实操性极强的指导,帮助企业厘清备案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
为了切实化解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华宁县以“通关便利+农业开放”为突破口,助力华宁柑桔产业出海。
华宁县在华宁锦宏商贸有限公司设置了华宁县临时海关集中查验场所(试点)。每周一、三、五玉溪海关工作人员都会准时在此为出口的华宁柑桔开展查验。“以前柑橘出口,从客商下单到打包发货要3天的时间,如今已实现次日检验发车,效率大幅提升。”曹锐表示,有了临时海关集中查验场所,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预约查验,再也不用守着条柜车等待。
同时,玉溪海关还深入柑橘种植基地,进行实地指导。针对基地的种植环境、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事记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为果园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在柑橘出口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企业对于我们的工作还有哪些建议?”每次走访柑橘出口企业,华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雪琼都会如此提问,并认真记录下企业提出的意见。
华宁县成立外向型农业企业发展专班,建立健全专班联席机制,聚焦企业发展困难,积极走访全县外向型农业企业,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外贸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并通过派单件的形式,将问题反馈至各职能部门。
此外,专班还联合玉溪海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和第三方综合服务公司,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免费为企业梳理备案流程,手把手帮助企业整理相关备案材料。
截至目前,华宁县已有报关单位62个,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35个、面积5.27万亩,出境水果包装厂27个,占全县柑橘种植面积的34.67%。推动备案果园全部实现GAP认证,建立从种植到冷链运输的全程电子化追溯体系。
市场成熟增信心
一系列举措让海关查验、出口退税等原本复杂的手续不再难,柑橘出海之路更加愈发通畅,随之而来的便是源源不断的海外订单。
在盘溪镇福小路上驱车而行,大大小小的柑橘分选厂鳞次栉比。目前,华宁县已建成柑橘分选厂101家、分选加工生产线254条,冷库393座。
凭借特早熟的优势抢占海外市场以后,如今的华宁柑桔不光包含了本地产的特早熟柑橘,更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甚至省外的供货商前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的种植户陈燕也在其中。“外贸柑橘的收购价格更高,需求量也大,整个基地的柑橘都能消化得掉。”她表示,基地今年预计400余吨的总产量,大部分将会从这里出口发往海外。
金秋砂糖橘刚刚上市,振兴商贸就发了两个货柜给客户。“目前我们得到的反馈不错,又接到了不少订单,今年的目标是把砂糖橘的订单量做大。”公司负责人范丽飞说。
从最初单一的蜜橘出口,到逐步拓展至蜜橘、沃柑“双品种并行”,再到今年新增金秋砂糖橘、冰糖橙两大品类,把量做大的底气,源于华宁柑桔的巨大品牌效应、成熟的市场和产业链。
“出口到海外的柑橘,每公斤的价格要比国内市场高0.5元到2元。”在曹锐看来,平均每公斤1元多的差价后面,是种植、管理、采摘、分选、包装全流程质效的提升。
记者采访发现,农残测试仪和集测糖、测花斑、测重量功能于一体的洗果生产线等设备逐渐成为各大分选厂的标配。然而,最终能决定一切的,仍然是人。
今年4月,一场在盘溪镇零工市场开展的柑橘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吸引了90余名柑橘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理论课围绕柑橘修剪技术、果园科学管理等核心要点,分享前沿技术与宝贵管理经验;实践课走进田间地头,认真记录每一种病虫害的特征与防治要点。
华宁县以持续培育壮大“华宁柑桔人”省级劳务品牌为抓手,创新推行“党组织+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站+零工市场+人力资源公司”的“红色劳务”模式。2025年培育产业工人9529人,5.14万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柑橘劳务经济达7亿元。吸引元阳、建水等周边地区1万人到华宁从事柑橘采摘、分拣等工作。
在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华宁县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领域专项职业能力的申报工作,为柑橘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目前,华宁县已建成现代柑橘产业基地314个,市级加工基地7个,柑橘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产量50万吨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橘农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
随着柑橘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华宁县已经形成了现代化果园、现代化技术应用、专业化产业队伍和出境柑橘分选包装厂之间的良性互动,在高标准、高价格的催动下,全县柑橘产业正在完成质效提升的全面转型。
“目前,华宁县正在积极筹备建设出口农产品集中属地查检作业区、进出口农产品交易区及配套设施等相关配套工程,总规划面积150亩,计划总投资2.6亿元的大型农产品进出口集中查检中心。”李雪琼表示,项目完工后,将就近解决农产品出口查检问题,缩短出口时间,提高出口工作效率,降低柑橘自然损耗率,确保了农产品的鲜度和活度,让农产品更具有价值,为农产品保值和升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