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呈贡基地田径场,一时竟然找不到教练的身影,电话终于在运动员训练的间歇接通了。原来,这位33岁的教练每堂训练课都亲自上阵,和队员一起拉练。从这位汗流浃背的新教练李榆身上,我们慢慢剥开了这支新队伍的全貌,奉献、突破、焦虑、大龄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一个个让人感动至深的故事和呼之欲出的拼搏力量。
说起铁人三项,就不得不提到我省著名残疾人运动员王家超,在东京残奥会周期,他在退役9年后以中国唯一一名残疾人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身份再次登上残奥会舞台。作为中国残奥铁三第一人,王家超一直都有组建云南省残疾人铁三队的梦想。这个梦想,在今年成为了现实。
今年大湾区残特奥会首次设立铁三项目,在省残联的指导和支持下,这支由王家超领衔的云南铁三队于今年8月正式组建。作为队伍主教练兼主力可谓压力山大,他向担任昆明医科大学体育老师的发小李榆发出了求助。“当得知家超要组建省残疾人铁三队缺教练后,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立马答应了。我热爱铁三,更想为云南残疾人体育事业做些事情。”李榆回答得斩钉截铁。除了家超有基础外,其他9名队员都是铁三“小白”,他们大多是省残疾人游泳队退役运动员,已经工作多年,再没上过训练场;有的从射击项目转来,没有长距离项目的训练经历。“家超一个个找到我们,极力劝说我们尝试铁三,因为相信家超所以想再给自己一个拼搏的机会,也更想看看自己的极限到底是什么。”38岁的王珊说。就这样,在家超的苦口婆心下,云南铁三“十一罗汉”正式集齐。
今年残特奥会铁三项目包括750米游泳、20公里自行车和5公里跑步,云南铁三队一共10名运动员,他们将参加轮椅组、站立组、听力残疾组三个组别的比赛。“我觉得训练最难的就是每个队员的身体情况不同,训练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且三个项目之间互有制约,如何一人一策让他们做好三个项目间的平衡是我和家超思考最多的。”李榆坦言。140公里自行车环滇、长距离比赛混氧跑,几乎每堂训练课李榆都亲自带练。“我要帮他们把配速拉起来,还要时刻提醒训练中的动作要领,这样才能在短时间里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力点。”李榆说,就这样,不到半年时间,从教练到队员每人平均减重10公斤。
在王家超和李榆两位教练的带领下,队员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荣誉感和争先意识。“虽然大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特别相信两位教练,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让我们相信铁三项目的未来是光明的。”34岁的何悦悦说。尽管这是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新队伍,但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为了真挚的友情、为了心中的胜利,迸发出的惊人的能量。
本报记者 娄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