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第08版:云关注·魅力大理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核桃林下“掘金”富民


祁学飞(右)指导村民移栽丹参苗

    “看,这就是通往我们基地的‘丹参大道’,县里开始铺柏油路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开车时望出窗外,两边的核桃林下全是绿油油的中药材或蔬菜。”从漾濞彝族自治县富恒乡白章村进入石竹村的路上,今年49岁的祁学飞一边开车一边与记者聊天,他说准备70岁退休,目前10年要打牢基础、带动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祁学飞是漾濞县富恒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初中毕业后就开始“闯市场”,贩卖山里的野生菌、核桃、中药材,收获了“第一桶金”。前几年,富恒村周边的野生资源逐渐匮乏,核桃价格连年下滑,促使祁学飞从一个“搬运工”转向标准化种植的“探索者”。他在海拔2400米的山上试种50亩丹参,村里人骂他是“疯子”。他历经挫折,从20多个品种里选出了合适品种并取得成功。

    “我们必须抱团发展,以商招商,路子才能越走越宽。”祁学飞介绍,5年前创办的合作社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和地产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以及优质育苗基地开发、果蔬加工销售、科学技术种植开发交流推广。成员以土地入股、林权入股、林产品入股、森林入股、资金入股,目前拥有林地1.3万多亩,年产值3000多万元,户均产值达5万元。

    石竹村岩腊左村民小组长茶继高家住合作社1200亩育苗基地边上,他开办了一家农家乐。他深有感触地说:“周边群众都带动发展起来了。”他家有5口人,过去收入主要来自卖核桃的3万多元。如今在基地打工一年增收六七万元,农家乐也可增收七八万元。富恒村村民施建忠一边在合作社基地薅草,一边照看附近自家的养蜂箱。他高兴地说:“我家3口人,依靠种植丹参、卖冬蜂蜜、核桃、养猪,年收入四五万元,去年11月正式脱贫了。”

    “我们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丹参、黄精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建起种苗培育基地,2020年辐射到周边县、乡镇,以土地入股或租用农户土地将达到3万亩。”作为大理州政协委员,祁学飞今年提交的提案就是《正视问题,补齐短板,促进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他说,既要种出良心药、放心药,又要积极促农脱贫、助农增收。

    本报记者 庄俊华 文/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