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5月29日 星期三
第07版:观点·视点 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05月29日 星期三
网络语言应去芜存菁

    斯涵涵

    最新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接近六成。中国民众“触网”的25年间,从“大虾”“美眉”到“盘他”“硬核”,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

    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网络舆论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展,新颖、活泼、形象的互联网语言应运而生,成为网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常用语,一些深受欢迎与肯定的网络语言也从“乡野”走入“庙堂”,成为政府报告、权威媒体开始采用的新词汇。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及快节奏、低门槛,又使人们无所顾忌,一批明显带有贬损、矮化的词语也在逐步影响人们的口语表达。

    视粗鄙为个性、把庸俗当有趣,反映出部分群体及文化载体无视社会责任的恶俗狂欢,拉低了网络空间的文化氛围。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鲜活的汉语应用场景,网络语言理应在保持其特性与优势的基础上,去芜存菁,激浊扬清,使文明、理性、鲜活成为新网络语言的质量“硬核”。主流媒体、教科书、政府公文应率先垂范,使用规范语言,抵制低俗网语,厘清规则边界,切实起到示范及导向作用;同时,也应逐渐建立“负面清单”,倡导文明话语环境,提醒全社会慎用低俗网络语言。

    广大网民要端正认知,遵守网络秩序,提升话语修养及文明素质,摒弃乌烟瘴气的污言秽语,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做到诙谐而不流于庸俗,轻松快乐而不逾边界。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