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晖 近年来,城市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面临的新老问题、难点不断增多,比如如何引导共享单车、私人汽车文明停放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怎样化解由道路改造、老房拆迁带来的矛盾冲突等,都需要通过面对面和富有创意的协商民主机制解决。 创新推进基层协商民主,重在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街道、社区作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及群众自治组织,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握方向、服务大局的优势,才能有效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辖区各类组织和群众参与协商治理。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官渡标准”也是目前各区县普遍采用的工作方法,即依托党组织和各类协商议事机构,及时了解排查城市基层矛盾隐患,将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转变为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的机会,在协商实践中培养群众理性的公民意识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使协商民主成为社会稳定的“减压器”。今后各基层党组织还需进一步将基层协商民主深度融入到群众工作中,让群众深刻感受到协商共治就在身边。 创新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当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各个城市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矛盾呈现的方式不同,协商民主的路径就应当因地制宜。目前一些街道、社区各种各样的牌子越挂越多、越挂越大,但利用率不高,长期作为摆设,有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将“大牌”改小,官渡区董北社区已将协商民主平台细化为“众议厅”“议事长廊”“爱心‘议’站”“小板凳议事角”,单看名称不那么“高大上”,但特别接地气,容易受到群众的认可。而对于街道、社区里的年轻群体来说,也许不习惯和中老年人一起坐在小板凳上议事,他们更喜欢在网络空间表达意见,有关单位就应多建设并利用好网络多媒体平台,推动线上线下的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多元融合,真正在基层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决、自己管、自己评”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