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嘉云 “你要去远方,我为你护航。缕缕阳光做翅膀,声声祝福送吉祥。爱在空港,彩云之上,连接世界一米阳光。七彩云南为你绽放,我等你在梦的地方。”每当听到《爱在空港》这段优美的旋律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昆明机场从巫家坝转场至长水以来,所走过的那些不寻常的日子。 长水起航 记得那是2012年6月27日晚,我从巫家坝机场驱车至长水机场,参加亮灯仪式和首航仪式的新闻报道工作,亲眼目睹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场面。27日晚8时30分,随着云南省副省长刘平宣布“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长水机场的亮灯仪式也进入了高潮,夜色中的航站楼灯光开启,金光闪闪、光芒四射,音乐喷泉五彩缤纷,如同一幅流动的七彩画;伴随着激情的解说词,围观的群众、工作人员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摄下这长水机场历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幕。28日上午8时10分,随着东航云南公司 MU5939 航班从长水机场东跑道首航起飞,标志着长水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开启了云南航空发展史的新篇章。 首航仪式结束后,云南省有关领导在长水机场航站楼前,为“长水机场建设碑记”揭碑。红布掀开,由云南著名书法家丁炳先生在巨石上挥毫的“昆明国际机场”字样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从此,云南民航人依依惜别了百年巫家坝,满怀喜悦的心情迈入了长水新时代。 作为国内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长水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达54.83万平方米。为了便于旅客在如此庞大的建筑内实现便捷的乘机、离港和换乘,长水机场处处彰显了“顾客为尊”的人性化理念。航站楼设值机柜台160个、自助值机柜台80个、登机检票口78个、行李转盘15个、安全检查口42个,确保旅客自动分流,互不干扰;拥有68个近机位,确保大多数旅客不必乘坐摆渡车就可以直接登机;大量自动代步设施的使用,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旅客的步行距离,节省了登机时间;航站楼内布置了多处绿化庭院,给旅客以舒适、愉快的感受;机场在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和航站楼之间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6月28日,长水机场进港航班195架次,出港航班156架次,共执行航班351架次。转场运营首日,长水机场运营正常。昆明机场从巫家坝转场至长水,实现了“一夜转场,一次成功”。 风雨艰辛 2013年1月3日,长水机场因大雾天气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大量旅客长时间滞留,严重影响了机场的运营秩序。事件发生后,长水机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用6个月的时间建立完善了旅客服务协调机制、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和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了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之后,长水机场又因为冰雪降临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十问长水”的责问在网络上广为流传:1.大雾预警机制在哪里?2.航班取消为何旅客不知?3.电子屏广播为何全哑?4.手机信号为何断断续续?5.为何所有的信息都要旅客自己去问?6.行李托运为何如此混乱?7.供暖供热水为何不正常?8.为何不多增临时服务柜台?9.安抚旅客情绪预案在哪里?10.滞留旅客何时能送完?针对航班保障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长水机场确定了“总量控制、动态管控、时段研判、有序衔接”的指导方针,制定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预案。与此同时,长水机场不断强化各种硬件设施设备建设,为机场安全运行、优质服务提供支撑。2015年初,机场通过增加汽车通道,优化地面运输,使机坪车辆更加安全、高效运行。2015年4月,机场东跑道二类盲降系统率先投用。2016年3月,新增的45个机位投入使用,机场机位总数达到158个。同时,针对自转场以来冬季运行保障面临的新问题,机场在候机楼4个端头与滑行道连接的位置新建7个除冰坪,并增加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飞机除冰效率。2016年12月8日,机场西跑道二类盲降系统开放使用。至此,长水机场成为国内首个双跑道均具备二类盲降能力的机场。 2013年“1·3”事件使长水机场备受质疑,但机场直面困难,以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以真情服务的行动,打了一场航班正常工作的“翻身仗”。在客货运输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长水机场放行正常率稳步提升,2015年年度总排名及10个月单月排名居全国旅客吞吐量千万级以上机场首位。 “如果没有曾经的‘十问长水’,哪有今天的‘长水常准’”。2016年 5月26日,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在昆明召开的民航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工作会上,高度评价了长水机场转场以来在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智慧之路 在长水机场,采用科技手段或智能方式,以旅客、货主的需求为导向,全心全意为旅客、货主提供安全、高效、顺畅的服务已成为机场努力的方向。 走进长水机场的航站楼,随处都能看到安装有“平板电脑”的智能手推车。只需用手指轻轻触摸显示屏,便可以查询航班信息、目的地天气,还可以获取机场实时资讯、寻找云南特产商店、了解云南旅游景点、机场到达市区的交通情况、查询酒店住宿、观看影视节目、玩游戏和充电……各项服务一应俱全。 如果说智能手推车给旅客带来新颖便捷的出行体验,那“无纸化”服务就更显得高端智能。目前,长水机场推出的“无纸化”便捷出行服务,旅客只需出示手机上的电子登机牌二维码,就可以享受便捷出行带来的愉悦体验。旅客乘机全流程“无纸化”便捷出行服务系统的上线,省去了旅客到值机柜台或自助值机设备办理登机牌的环节,还将原有的“安检口打印热敏纸登机凭证”环节进行了优化。旅客只需向安检员出示手机上的电子登机牌二维码和身份证即可过安检。登机时,只需扫描手机上的二维码即可。 在这个“刷脸”的时代,长水机场在部分通道推出的“人脸识别”智慧乘机服务,让旅客乘机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成为现实。现在的“人脸识别”实现了全自助、全无纸、全航司、全人脸四个方面的全自助。旅客可以通过云南机场集团微信公众号或手机办理值机、选座,获取电子登机牌,凭借电子登机牌和身份证进入闸机进行自助人证比对,该系统会自动进行人脸识别、人证比对、安检验讫、跟踪识别和闸机放行等。旅客在登机口登机时,只需要“刷脸”,与系统中的乘机信息进行比对后即可登机。与传统出港流程相比,安检人员不再需要人工比对证件、登机牌和乘机人,也不再需要加盖安检验讫章。登机时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相比目前登机只验证登机牌的做法提高了机场空防安全保障能力。通行效率而言,传统人工检验需要20秒左右,而自助检验速度达到5秒—10秒,准确率在96%以上,可以大大缩短旅客排队等候的时间。 梦的地方 长水机场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唯一批准建设的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机场,自2012年6月28日正式转场通航运营至今,年航班量、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均大幅增长。数据统计,2012年6月28日—2019年5月31日,长水机场航班起降21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661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转场7年来,云南民航人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云南省、中国民航局共同下发的《昆明国际机场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昆明机场年保障航班起降达48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7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57万吨,国际和地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航线达到350条,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达到10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60个;到2030年,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预计投入资金700亿元,以1.2亿人次年旅客吞吐量为目标,建成5条跑道,2座航站楼,2个卫星厅,运输规模进入全球前10位,年保障起降82万架次,国际和地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200万人次以上,航线达到500条,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超过20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100个。届时,一个崭新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将呈现在中外旅客的面前。 回首往事,展望未来,随着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的组建,将做强做优做大云南航空产业,我坚信云南民航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