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第07版:专 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秦忠
潜心钻研,为装备制造业插上智慧化翅膀


    人物档案:秦忠,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有人说,人终其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很成功了。秦忠就是这样,从在机床前辛勤耕耘到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始终未曾离开过老本行——钻研数控技术,为装备制造业插上智慧化翅膀。

    国庆前夕,记者见到了秦忠,他精瘦干练、为人谦和,交谈中关于数控技术的专业术语频频蹦出。随着采访深入,秦忠这位“云岭工匠”的努力轨迹逐渐清晰,他身上勤奋敬业的品质愈发闪亮。

    1986年,秦忠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昆明铣床厂工作,就和机床结下了不解之缘。刚进厂时,工厂花重金从德国购进一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控机床,因为机床使用需要懂英语,秦忠刚好会一点,就被安排跟着师傅操作这台机器。

    购进设备虽然精度高,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好,可德国来的技术指导员只教会了一张零件图的编程就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使用该机器只能生产这一种零件。机器功能浪费不说,大家心里都憋着气。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机器的各种编程弄懂弄通。”秦忠白天上班,晚上或者周末就泡在图书馆的机械编程书籍中,查阅各种英文资料,最终用了3个月时间,硬是把这台全厂的“宝贝”数控机床的各种编程弄得一清二楚。各种高质量的精密零件被生产出来,出口到欧洲、亚洲很多国家。

    年纪轻轻就肯这么吃苦钻研,肯定是个好苗子。工厂领导于是把很多重要的项目都交给秦忠团队来做,他也总是想尽办法攻坚克难,不辱使命。

    1998年,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需要购买一批码垛机器人,如果该设备从意大利进口,需要将近一个亿的资金。省领导得知此事,鼓励云南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该产品,通过自产自销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昆明铣床厂竞得了该设备的研发生产权,项目落到了秦忠团队的手中。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中间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当时技术落后,仅一个移动轨道优化就能把人折腾得够呛。秦忠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研究,从一个个细节入手,一点点攻克难关,用他的话说:“当时能用的脑细胞都用上了。”这样的努力整整持续了3年之久,码垛机器人成功问世,填补了云南无自助研发机器人的空白,为玉溪卷烟厂节省费用8000余万元,也让昆明铣床厂实力倍增,产品得到更多国家的信赖。

    因为贡献突出,秦忠在2002年被授予昆明市特等劳模。

    后来,秦忠先后调入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工作,单位及岗位多次变更,但作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这一职责永远没变。关键技术问题的拍板、对外出口项目的技术谈判、重大产学研项目的实施他都主动承担,完成了一大批新产品研制项目,最终获得首批“云岭工匠”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如今,身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秦忠感觉身上的使命更重了,“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腾飞,必须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作支撑。”他把毕生所学所悟编撰成教材,启发和激励青年技术人才茁壮成长、竞相迸发。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