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
第08版:观点 视点·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
即时跟评
打通产业发展“任督二脉”

    余国鹏

    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重点在于打通各个环节,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确、运转流畅的地方产业链。事实上,发展贫困地区产业,有不少近似于白手起家,不仅要找准本地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更要树立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从上游到下游,从前端到后端,为原料找加工,为产品找市场,让地方产业真正融入市场、影响市场。

    当前,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云南作为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各地区持续发力,抢抓产业,很多地区都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有力推动贫困家庭增收致富。但仍有少数地方在产业发展理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只要找准特色、挖掘特色就可以形成优势产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忽略了流通环节和市场环节,导致地方产业依然局限于“地方”,引不进来,走不出去,区域的优势和特色无法彰显。鹤庆县草海镇倒流箐、里习吉两个行政村种植大夹豌豆获得成功,是因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同时与配送企业密切合作,签订了收购合同,解决了流通环节和市场环节的问题。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而且在市场上逐步打响了地方农特产品品牌。

    云南贫困地区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农特产品几乎都具备生态、绿色、健康的特色,这是很多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云南农特产品大可以善用这一优势逐步擦亮品牌。景东彝族自治县的猪肉在浙江大学食堂里颇有名气,其原因就是借着浙江大学挂钩扶贫景东的“东风”,大力创新消费扶贫模式,用景东生态猪做成狮子头和红烧肉两道“网红菜”,进而在长三角地区打开知名度;同样的模式在上海金山区也颇具成效,景东香菇在上海市场上非常畅销。景东农特产品叫响浙沪市场,其原因并不是云南其他地区的香菇质量不行,而是得益于建立了从农田到市场的产业发展机制,先人一步抢占商机。

    流通环节是云南农特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其中既有硬件上的因素,比如交通不畅,路网、航空网、水网等存在很多明显的短板;也有软件上的原因,比如物流发展理念,市场竞争准入制度,监管机制等,不能有效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特云品本身就主打绿色生态牌,很多产品都直接与“新鲜”挂钩,比如蔬菜、花卉、菌类等等。完善路网,建立现代化物流监管制度,强化流通环节,才能更好彰显特色、发挥优势,让农特云品更方便快捷地抵达千家万户,让云岭各族群众在绿水青山中收获更多。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