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同时,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据此前媒体报道,河南南阳一名年仅15岁的男生,在早自习上猝死,令人扼腕痛惜。报道称,孩子出事之前,经常晚上写作业到12点多,未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见属于“过劳死”。学业压力,已成为孩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这显然值得学校、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反思、改变。由此看来,上述《通知》可谓对症下药。 然而,如果不首先解决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通知》恐怕也会成为一张“看上去很美”的空头支票,类似的悲剧还会重演。 回顾教育减负历程,从国家到地方,尽管各级教育部门的“减负令”,锲而不舍地推出了数十年,却难见实效,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官方释放的减负利好消息,似乎并未收到多少舆论赞许。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学校在实施减负,但是因为升学压力不减,家长又纷纷为孩子增负。即便是学校执行了“减负令”,也难以阻止“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发生。 可见,若想孩子睡眠达标,还需强化教育减负。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因人施教,不拔苗助长。同时,要告诫家长:既然让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美好愿望,那就应该在确保健康的前题下尽力而为,不要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而扭曲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多睡会儿吧,健康比分数更可贵,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换言之,多给孩子睡眠时间,能让他们赢得更多健康和幸福时间。 特别重要的是,若想教育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对基础教育而言,当务之急是更新教育观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中高考招生,要打破“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机制,代之以全面综合的考量,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同时,教育“减负令”应增加处罚条款,不仅针对教育部门和学校,家长违反了“减负令”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惩戒,以此倒逼家长善待自己的孩子,倒逼学校回到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的健康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