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 70年前,方有富走出宁洱县谦岗村蚂蟥田村民小组,参加了思普大地上的那一场盛会,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成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见证者、参与者,同时也成为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言的践行者和普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引领者。 方有富10岁时,颇有远见的父亲把他送入谦岗学堂就读,1949年7月,19岁的方有富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民工团团长杨慧。方有富积极报名参加民工团,认真履行站岗放哨工作职责,杨慧十分看好这个年轻人,安排他负责学习文化识字班,既组织村民学习文化,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跟着共产党走。 同年11月,杨慧在景谷叛乱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杨慧的革命精神深深鼓舞了方有富。1951年元旦,方有富出席了普洱区各民族首领和代表人士以及普洱区党政军领导人参加的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并于1951年元旦以哈尼族代表的身份坚定地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下了他的名字。 1963年11月,方有富退伍回乡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当时的蚂蝗田,村舍都是茅草房,没有电,不通公路,哈尼人还在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下过着艰难的日子。在方有富的带领下,群众办起了烧瓦厂,家家户户盖起了木制梁架结构的新瓦房。方有富还下决心建设谦岗水电站,发电供全村使用,改变群众的生活条件。在方有富的努力下,1974年,水流湍急的谦岗河上建起了一座28千瓦的小水电站,深山蚂蝗田的村舍间从此亮起了灯光,谦岗村群众第一次用上了电灯。1999年,方有富年近七十,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结。为了把进入寨子最后一段路修通,方有富一边组织群众修路,一边专门找相关部门汇报,县交通局到实地考察后,立项8万元,公路终于修进了蚂蟥田寨子。 “小时候,父亲常常和我们讲述誓词碑的故事。他说,我们必须团结奋进,要将‘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誓词碑精神传承下去。如今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民族团结誓词碑义务讲解工作的接力棒,决心承担起这份重任,也要继续发扬父亲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和进步。”方有富的儿子方财兵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刘宣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