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苑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了《从47起案例看环保问题背后的形式主义》一文,文章通报了一些地方在环保整改问题上走过场、搞形式的作风问题,令人深思。
保障民生离不开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的状况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左右着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最终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环保督察发现了地方或单位在环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要求整改,地方或单位就应该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动真碰硬地进行整改,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但一些地方,在环境整改上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这很不应该。
实事求是地说,环境问题整改,确实面临着不少的难题。有些生态环境问题是日积月累、历史形成的,现在短期内要还一大笔历史欠账,或许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整改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动真格整改,企业发展有可能暂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但这些,都不是虚假整改、纸上整改的理由。为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整改就必须是真改,就必须不虚不空不走过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整改要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上下协力、加强联动,持续用劲、步步为营,不达目的不罢休。”各地各部门对问题就得咬住不放、一抓到底,环保必须真干,整改必须真改,确保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