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讲堂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激活红色资源生命力,激扬起红色资源的时代精神

周园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是持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讲好大思政课的重要课题和任务。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孕育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我们认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历史素材,对丰富与激活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和今后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

深挖红色资源信仰力量,做到“学”与“信”的融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更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信仰源泉。思政课要善于深挖红色资源中的精神伟力,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讲清讲透讲实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烈的故事,揭示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使学生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持续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

用好校内校外两个课堂,做到“知”与“行”的融合。红色资源既是一种历史资源,也是一种现实资源;既可作为思政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作为实践园地让学生行走于其中。思政课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把校园课堂同社会课堂融合起来,不仅要守护好高校讲台上的“责任田”,更要走出课堂,利用与保护好课堂外地方红色资源的“一段渠”,不断从中汲取活水,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红色文化育人,使学生能够更好感悟红色精神、汲取文化力量,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

聚焦党史校史双向互动,做到“悟”与“思”的融合。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始终重视对青年人的培育与引导,最早的一批党员多数诞生在高校之中。百年峥嵘岁月,中国高等教育最为亮丽的底色就是红色,讲好党史、深挖红色资源,高校校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思政课要立足校史,善于挖掘和整理校史上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与认识校园内的红色文化,厚植爱国爱校情怀,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推动显性的思政教育和隐性的校园文化双向互动,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校园红色文化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借力数字技术信息赋能,做到“讲”与“用”的融合。红色资源的传承与赓续,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让革命遗址“会说话”,让VR等数字虚拟技术走入其中。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口头传播与实物展示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早已被打破,线上和虚拟展示空间得以不断拓展。思政课要不断整合有关红色资源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让红色资源更生动、更具感染力,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自主学习与使用,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之中,激活红色资源生命力,更好地激扬起红色资源的时代精神。

[作者系广州航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2235530)阶段性研究成果]

  • 报脚

  • 报头

  • 中国式现代化创举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 提升高校服务区域发展水平

  •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 传承雷锋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