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掌乡瓦寺村香椿种植基地内,香椿树嫩芽勃发、密密匝匝,迎来了采收季。村民穿梭其中,忙着将采摘下来的香椿芽筛选、过秤、装箱。
“今年一共采了4次,价格最高的时候每公斤80元,最低的时候以保底价收购。”平掌乡瓦寺村监委主任袁再安介绍。
“在采收季,这里的四季香椿每7天就可以采摘一次,收成相当可观。这里冬季无霜冻,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香椿生长。其他地方很难达到这样的采摘频率,并且这里出产的香椿,色泽、质量都很高。”收购商周文山说。
袁再安介绍,瓦寺村于2021年9月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部分村民的土地,打造香椿种植示范点,实行“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目前村集体共种植香椿80亩,村民自种20亩。
“我们通过党总支牵头、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推进香椿规模化种植,并与来自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保障销路。”袁再安说,预计今年群众自发种植面积还会增加65亩。
“我们家离这边近,活计也不累,每天来这务工有110元的收入。”瓦寺村村民吴秀英说。如今,瓦寺村的闲置土地不但“活”了起来,村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
本报记者 李苏榕
通讯员 刀雪锋 李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