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梁河县人民法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为抓手,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创“法润梁河”诉源治理新模式。
建立“法院+行业部门”双轨解纷机制,与县司法局、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县工商联、县人社局等15个部门签订《诉调对接协议》,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点,协同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社会力量同步谋划、同步发力,形成诉源治理强大合力;坚持“排查+提前介入”诉源治理模式,建立“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启动摸排工作不松懈、预防调解深入化的工作模式,将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实行“诉前调解室+民族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设立傣汉双语调解室和有阿昌族特色的百灵调解室、家事调解室等7个专门调解室,在8个乡镇挂牌成立便民诉讼服务站,聘请民族特邀调解员20人,形成“少数民族调解员+擅长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官”结对调解模式。3年来,梁河县人民法院共开展诉前调解案件1160件,源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81起,为困难群众提供司法救助31.82万元,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管毓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