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红
石林彝族自治县长湖镇阿着底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当标杆、作示范”的目标,结合当地优美生态环境、浓郁民族文化,着力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和乡村振兴示范点,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子。
党建引领推进文旅发展
在2021年村民小组换届选举中,阿着底村党支部坚持“能”字当先,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支部班子团结带领党员和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全国文明村创建、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美丽庭院打造、绿美乡村建设等,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组干部、党员为主力,广大群众齐参与重点工作的良好格局。
“通过‘党建+彝家乐’经营、‘党建+美丽庭院’打造、‘党建+农文旅融合’体验,我们阿着底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阿着底村彝家乐在党支部的引导下走“独立经营、联合发展、统筹管理”的发展路子,彝家乐经营者进一步丰富饮食文化内涵,提高服务档次,改善旅游环境,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全村有彝家乐8家,每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以上,其中,规模较大的“玉花园”“万宝园”由党员经营,月收入约5万元。
由党支部、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打造阿着底“美丽庭院”样板试点,采取每户“美丽庭院”打造资金按30%的比例进行补助,最高上限3万元,低于3万元的按照实际建设资金补助。现已完成“美丽庭院”改造30户,其中20户被评为县级“美丽庭院”,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形成户户参与、人人动手,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发展乡村旅游新风尚。
今年3月,在党支部的策划下,云南秋之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与村内彝家乐合作,成功举办“苹果花音乐节”。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阿诗玛文化活动,以赏花踏青、探访美丽庭院、品尝彝家乐“八大碗”、体验特色彝族文化艺术等形式,为游客提供差异化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民族团结绘就绿美乡村
典型带动,见行见效。在长湖镇党委的支持和阿着底村党支部的努力下,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芳在村内已培养了16名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传承人,彝族撒尼文化传承队伍逐渐壮大。
阿着底村党支部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依托村内中青年、老年、敬酒歌等3支文艺队,结合苹果文化旅游节、周周火把节、非遗传承展示体验等活动,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民族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在润物无声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进一步铸牢民族团结意识。
在阿着底村进村道路,创意源于阿诗玛包头颜色的1404米红黄绿蓝“彩虹路”,让游客眼前一亮。阿诗玛旅游文化广场、隔日播放的电影《阿诗玛》、民族团结主题长廊,在彰显阿诗玛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阿着底村党支部以长湖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X”“红黑榜”制度为抓手,紧紧围绕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发展乡村生态产业三个重点任务,着力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坚持“一村一特色、一家一风格、一点一景观”要求,由村组干部、党员率先带头亮出身份治理村内凌乱区域和规范杂物堆放,拆除旧房328平方米。通过入户现场指导、调研等方式,打造了属相庭院、蜂巢庭院、根雕庭院等别样景致的庭院,促进“美丽庭院”提档升级。
按照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村组干部和党员主动扛起绿化美化示范带头责任,从自己家开始“动土”,从庭院到外墙,先整洁再美化,带头栽花种草种果蔬,拓展文化展示、田园体验、庭院经济、农业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点,形成家家户户都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答卷。
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阿着底村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赋能助推乡村振兴。
依托阿着底村农村党员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搭建以村级党校、苹果种植基地为阵地的一体化培训平台,并建立师资库。由县科协邀请绿宝康农业产业有限公司苹果种植专家开展乡村课堂、园间管养等技术指导服务,把苹果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不断开拓党员带头提高能力素质、带头发展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带富的新路子。
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着力打造阿着底“红富士”“红露”等优质苹果品牌,产业发展卓有成效。目前,该村已种植优质苹果1000多亩,包括5个品种,总产值1500余万元。同时,瞄准生态采摘这一市场,充分利用采摘园、农家乐等农旅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扎扎呀(彝语意为太好了)!当‘园长’不用愁了!家里季季菌子冒,天天有进账。”看着院子里长出的一簇簇平菇,村民金兰仙喜上眉梢。她说,菌棚就在自家院子里,只要做好管理,一天浇三四次水,注意通风和采光,就能产出平菇。
金兰仙种植的平菇,是阿着底村党支部引入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庭院经济“微菌园”项目。
“简单、标准、规模”是阿着底村平菇种植的金字诀。旭日丰华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为种植户解决技术培训、收购销售等问题,动员村组干部、党员利用房前屋后的院落和周围的闲散土地等空闲庭院资源搭建菌棚,发展高效、低耗、生态的食用菌种植产业。目前,已有10多户农户种植平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万元至2万元。
阿着底村引进石林县唯一的人参果脱毒组培苗公司——云南祥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人参果产业。目前,阿着底村人参果种植面积有300多亩,产值600万元,在人参果脱毒组培苗的旺季,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都能在该公司就近就地就业,每人每年可增收2.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