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兵
随着“双11”的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相继公布了今年的“游戏规则”,多个电商平台宣布拒绝套路,直接“血拼”低价。
“双11”已经走过多年,每年都会出现一些老问题。比如一些电商平台制定了复杂的购物规则,消费者要到零点准时开抢、付定金,还要熬夜看直播,不少消费者吐槽被规则“逼疯了”;有的商家促销表面上搞得噱头十足,可操作起来并不透明,有的人没有得到所谓的“优惠价格”;一些不良商家甚至还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除了操控“双11”价格“虚构原价”“随意价标”“不降反升”“先升后降”“搭载销售”“捆绑销售”“预付销售”等价格因素外,电商还将这些套路与消费方式社交化、游戏化的特点精心包装,通过红包、预售、购物津贴诱导消费者辛苦“盖楼”,定点“打卡”,抽空“砍价”。
电商平台和商家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就不能只把“拒绝套路”“直接血拼低价”喊得震天响,却不落到实际行动上。作为电商平台,必须督促商家去掉“水货”,多上“干货”;要加大对入驻商家的管理力度,严格制止某些商家在“双11”期间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要防止消费者陷入商家挖的“坑”中,保证网购商品的质量,关键还在于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机构的靠前监督、靠前管理、规范市场,绝不能让民众自己瞪大眼睛“雾里看花”,也不能等消费者发现了问题才去查处。
有关部门应该对电商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不仅要抽查、抽检,更应该对查到问题的产品进行严厉处罚,并通过媒体等对其进行曝光,将电商的不良记录计入诚信系统……只有天天“排雷”“扫雷”,才能让生产者不敢生产伪劣商品,销售者不敢销售伪劣商品,从而维护网购的正常秩序,给消费者一个放心洁净的市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