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月季博士”李淑斌——

为月季插上“中国芯”

“博士,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研发出更多好看的月季新品种,带动更多人致富,这是我的新年‘芯’愿。”

日前,记者跟着“月季博士”李淑斌,踩着泥巴土路,走进位于晋宁区宝峰街道清水河村的“产研小院”,一座座温室育苗大棚内绿意盎然,几十万株月季花苗正拔节生长。

大棚内,每箱种苗侧边标记的序号引起记者的注意。李淑斌指着一个序号解释:“3219—23是指这棵优株是在第3219个杂交组合里筛选到的身份证号为23的种子苗。”

“这朵花,花瓣虫害严重,再美也是被淘汰的对象。”在李淑斌看来,育种过程并不是“九死一生”,而是“万里挑一”。“产研小院”在一年播种的50万粒种子中,只筛选到1000棵左右优株,剩下499000粒种子则只能被淘汰和销毁。

练就这“万里挑一”的基本功,李淑斌用了9年。2015年,李淑斌带着几名学生来到宝峰街道的荒山里,成立“小艾育种团队”,研发月季新品种。2020年,李淑斌带领团队在清水河村创立“产研小院”。

中国是鲜切花消费、月季种质资源大国,但是,市场上超过90%的“切花月季”品种却来自国外。中国花农购买种苗后,需按每枝花价格的3%—10%支付专利费。这样的现状让李淑斌五味杂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李淑斌立下目标:要让花农种上自己培育的月季种。

如何才能给月季插上“中国芯”?李淑斌给出的答案是亲本培育、原始创新,引入中国古老月季和野生蔷薇基因,让中国古老月季重放异彩。

来到育种实验室,研发人员正认真做着实验,仔细记录相关数据。一次次实验,一个个筛除……从月季的3万多个基因中,李淑斌和团队将功能基因筛选范围锁定在30多个观赏性状相关基因。

打开厚重的育种“舱门”,一层层贴着标签的塑料罐和铝箔袋映入眼帘。标记为“0066”的种质材料,是李淑斌于2019年在哀牢山发现的,香味独特,不感病不生虫,具有极高的育种价值。像这样的种质材料在他的“宝库”里还有很多。

9年时间,跋山涉水的资源搜寻,日复一日的育种试验,只为一粒种子的诞生。“今年春节,我依然不回家,得守着我的花。这是我第九个春节不回家了。”如今,李淑斌团队的基地保存了60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10万份珍贵科研材料,年收获杂交种子达到50万粒,已选育自主知识产权月季新品种30余个。

同时,“产研小院”为周边村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目前,李淑斌团队已带动清水河村近200户农户增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收入3300元,到育种基地上班每人每年又有约5万元工资收入。

截至目前,“产研小院”已孵化6个花卉种业创新团队(公司),实现研究孵化产业、产业反哺研究。产、学、研相结合的月季新品种研发之路,让“产研小院”模式完成了从0到1的成长,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科技与农户的“两个零距离”。

见习记者 舒倩 本报记者 党晓培

  • 为月季插上“中国芯”

  • 保障房中迎新春

  • 安置区里话幸福

  • 民族服饰俏争春

  • 报头

  • 奋力开创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 有机云菜畅销全国

  • 创意花馍受青睐

  • 丽江至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航线开通

  • 特色民俗引客来

  • 楚雄州左脚舞狂欢活动启动

  • 景洪市基诺族同胞欢度特懋克节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