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 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昌宁县公益放映员李思灵——

三代人“光影传承”照亮乡村

李思灵骑着摩托车前往乡村放映电影。

夜幕降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广场上,幕布升起、灯光射出。幕布背后,53岁的公益放映员李思灵正守在放映机前。李思灵是昌宁县翁堵、鸡飞、卡斯3个乡镇28个村的电影放映员。

农村电影放映员这个职业,如今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但在李思灵看来,小小的电影幕布,一头连着他的梦想,一头连着乡亲们的期盼。

“我的三叔、爷爷是老一辈的放映员,从小就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便爱上放映员这份职业。”李思灵说,2003年,在爷爷年事已高、叔叔选择转行后,32岁的李思灵正式进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行业,沿着叔叔和爷爷走过的路在村寨之间继续奔走。凭借对电影的热爱,李思灵跑遍了昌宁县翁堵、鸡飞、卡斯3个乡镇28个行政村的所有村小组。

哪个村放映条件好、哪段路有陡坡、哪里的路颠簸,李思灵都了如指掌。每次进到村里,乡亲们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在选择影片时,李思灵也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片子。

李思灵专门制作了一张节目单,根据村民的反馈准备影片,下次再来的时候,保证不让村民失望。这也是为什么在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网络不断覆盖的今天,村民依旧期盼李思灵的原因。“李师傅,你可要常来我们村里,我们都等着你给大家放电影。”“放心,只要我还能走得动,肯定来。”

李思灵深知,对于那些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不识字、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来说,电影不仅仅是消遣,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电影放映对老百姓有益,这也是他从事这项工作的价值。

“要想留住观众,就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李思灵说,为此,他以各村党总支每月开展的主题党日为契机,探索“党课+公益放映”模式。截至目前,他累计在党员会议上放映电影1000余场,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的一致好评。

2022年以来,李思灵还把公益电影送进了辖区的中小学校。两年多来,电影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在32所完全小学和4所初级中学开展,7560多名师生参与。为进一步提升公益电影的吸引力,2023年9月,李思灵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组建了一支电影打歌队,采取“电影+打歌”的模式,放映公益电影,传承民族文化,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参与。

放电影的日子,李思灵经常是当天下午四五点骑着摩托车出发,次日凌晨两三点回到家,碰到天气不好时,晚上就住在村委会办公室凑合一夜。“虽然很辛苦,但是只要看到群众的笑脸,就会有满满成就感。”他说。

一条路,三代人,是李思灵和叔叔、爷爷的“光影人生”,更是一部照亮乡村的影片。

本报记者 李建国

  • 地涌金莲走红记

  • 解锁社区治理善治“密码”

  • 三代人“光影传承”照亮乡村

  • 酷暑中的坚守与担当

  • 让花农的日子越过越好

  • 报头

  • 时代浪潮中的奋进身影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