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尹朝平) 2025年,昆明市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全面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以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今年以来,昆明市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将工业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了一系列突破性举措。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工业发展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全力推进工业强市,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化工、冶金、烟草3个传统产业链提升到千亿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2个产业链达到千亿级,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产业链达到六百亿级。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是全省首个和唯一入围城市。今年1至3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4.5%,工业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产业的加速转型,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向好上,更体现在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上。昆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项目准入标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方向转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全力推进贸易富市,不断壮大外贸市场经营主体,做强做优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发展数字贸易,推动外贸扩量提质。坚持创新贸易模式、壮大骨干企业、拓展重点市场、打造爆款单品,官渡区“市场采购+澜湄线”混装出口和“市场采购+预包装食品”出口成功首次试点。1至9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304.8亿元、增长13.9%,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全力推进“金融活市”,连续举办8届昆明金融论坛,创新推出“昆旅贷”等政策性普惠产品,助力多领域中小微企业融资,“融信服”平台昆明专区累计授信超1130亿元,数字人民币应用实现从无到有,截至8月累计交易额突破400万元,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实体经济。1至3季度,证券市场交易金额增长59.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7%、3.6%。
昆明市以生态优先、文旅融合为核心,精心打造六条黄金旅游线路,带动全域旅游从景点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昆明市全力推进旅游兴市,坚持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深化6条黄金旅游线路建设,积极培育“观鸥季”“赏花季”“食菌季”“市场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滇池绿道开合浮桥成为网红打卡点,咖啡嘉年华活动吸引游客较去年增长330%。开通“滇池绿道专线”,暑期、十一黄金周旅游持续火爆。1至9月,全市接待游客2.8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55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12.5%。加大“旅居昆明”宣传推广力度,阳宗海帆船基地投入运营,安宁等6个县(市、区)入选云南城镇旅居建设试点,1至9月,旅居昆明人数达114.1万,同比增长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