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余意 记者 郎晶晶)自2025年3月新修改的代表法施行以来,全省各级人大以高度政治自觉将学习贯彻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精准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创新平台载体广泛宣传覆盖,完善机制保障法律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提升代表依法履职能力。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新修改的代表法学习贯彻,及时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实施代表法座谈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率先组织机关全体干部专题学习,并组织140名省人大代表分两期赴北京、深圳围绕代表法贯彻落实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
省人大代表工委及时拟定云南省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新修改代表法任务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任务完成时限,并派出工委领导赴德宏、临沧、文山、玉溪、保山、曲靖等州(市)开展专题辅导。各地积极响应,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辅导、全员轮训等方式,实现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学习全覆盖。截至今年9月,全省共组织代表学习培训2470期、覆盖9.37万人次,人大干部学习培训830期、覆盖1.23万人次。针对边疆地区培训难题,各地积极探索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省内+省外”等多元培训模式。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借助多媒体课件库开展小班化辅导,有效破解山区代表集中培训难问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组织线上知识测试,扩大学习覆盖面。
在扎实开展培训的同时,各级人大立足云南省情特点,创新宣传载体与形式。楚雄、红河、丽江、德宏、临沧等州(市)人大组建“汉语+少数民族语言”普法宣讲队,走村入户,用“双语”面对面讲法,并结合民族节庆活动,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让法律宣传更接地气、更富活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创新推出傈僳语普法短视频系列,通过“身边代表解读+乡村大喇叭传播”模式,让代表法走进边疆各族群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成立“宣讲先锋队”,结合边疆稳定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解读代表法的具体条款。除线下特色宣讲外,各级人大还充分统筹新媒体与传统宣传渠道,通过人大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解读、普法短视频,构建起线上广传播、线下深覆盖的全方位普法网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全省各级人大以代表法为根本遵循,健全制度机制、创新履职载体,提升代表工作质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云南落地生根。
省人大常委会依托数字人大建设契机,优化升级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功能;严格执行重点督办制度,推行重点督办建议“5+1”工作机制,强化督与办两方面职责职能,实现了“办好一件重点督办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的目标,确保“推进‘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制度作用”“从省级层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勐腊县勐满口岸建设”等重点督办建议落地有声。昆明市人大探索代表工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融合路径,设立19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立法实践基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大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健全代表与基层群众、企业(商户)、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昭通、楚雄等州(市)人大建立健全代表履职评价办法,推动代表履职评价从“软指标”变为“硬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