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大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写

一“追”到底破难题

“今年一二季度,水利项目用地报批平均组卷用时289个工作日,个别项目长达400多个工作日,远超全省2023年以来的224个工作日的平均水平,省自然资源厅将采取哪些措施缩短水利项目用地报批用时,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11月26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期间,一场聚焦水利项目土地要素保障的质询会议正在进行。 质询问答环节,省人大农业农村委主任委员谢晖率先提问,直指用地审批周期过长这一核心痛点。话音刚落,会场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省自然资源厅的答复席上。

“现在土地项目报批涉及20多个环节,都是法定程序,针对审批效率不高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分析。”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赵乔贵介绍了目前省自然资源厅在用地预审提前介入指导、优化审批流程、统筹协调调度等方面做的工作。

“回答得很全面,但不能泛泛而谈!要回到问题原点,从内部找原因,到底怎么才能让审批时长回归合理水平?” 回答结束时,主持人的追问让会场气氛骤然升温,也推动质询更聚焦问题、更具“辣味”。

“反复退件、报件质量不高,根本原因是我们指导服务不够精准、保障力度不足!”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高中建主动回复,直面问题不回避。他进一步补充:“要真正缩短审批报件周期,关键在于推行省、市、县三级联审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反复修改、来回折腾。”他明确表态,对于难以推进的水利项目,将建立三级联动审批机制,提升审批效率。

主持人对回答表示满意,总结说:“我们质询就是为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寻对策。”

“对一些具体问题要有针对性举措。”谢晖委员进一步补充说,报件组卷周期长,实际是前期工作质量不高,而质量的核心就是合法合规,建议针对特殊地区、特殊项目采取联动审批的方式解决。

问题接踵而至,追问环环相扣。整场质询,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调研发现的规划衔接不畅、违法用地、压矿补偿矛盾纠纷等六大突出问题接连发问。省自然资源厅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应答,直面问题,对问题成因进行深层剖析,分条列点提出解决措施。

窗外寒意渐浓,会场气氛热烈。会议现场既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又亮出具体解决方案,不遮掩、不敷衍,体现人大监督刚性力度的同时,也展现出政府部门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这场质询不仅问出了责任与担当,更凝聚了共识与力量,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彭美娟

  • “小切口”做深监督 破难题惠泽民生

  • 报头

  • 一“追”到底破难题

  • 声音

  • 质询闭环监督 激活发展动能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