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
近日,微博话题“云南姑娘种的咖啡豆走进联合国”登上微博热搜。这背后有一个故事,普洱市孟连天宇咖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佤族姑娘叶萍,从2010年开始带村里姐妹种咖啡,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种植户变成专业咖农,能品鉴香气并尝试改良,获得行业大赛第一名。2021年,她的咖啡豆被当作礼物送给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小粒咖啡,凝结着咖农的辛苦付出,承载着云南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历程,也是世界各个咖啡品牌竞相追逐的精品。
云南咖啡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均占全国的98%以上,在国内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但从全球来分析,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低,对国际咖啡期货价格影响有限。云南咖啡作为咖啡原料出口,低端的地位更难影响价格,而如果收购价格被压低,势必会影响咖农的收入。
从产量与产业的关系,可以发现,云南咖啡靠“量”难以获得话语权,必须走精品化发展之路,靠品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年《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明确到2024年,实现全省咖啡豆精品率达到30%、咖啡精深加工率达到80%的目标,云南要努力建成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产区。据业内标准,精品咖啡除了要看品种和产地,还包括咖啡豆的处理方式、运输、烘焙、萃取,各个方面全面达标。
从一产、二产、三产来分析咖啡产业的精品化之路,思考如何提升品质,首先是在一产环节,要加强对品种的选育,在二产环节要提高深加工率,加强品牌建设,在三产环节要促进咖啡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从品种来看,云南咖啡主要是卡蒂姆、铁皮卡和波旁,近年来国际大牌雀巢、星巴克,国内的咖啡品牌商瑞幸、永璞等推出了云南咖啡豆产品,其独特风味与品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云南加强本土咖啡品牌建设,已培育了一批以“保山小粒咖啡”“德宏小粒咖啡”“普洱小粒咖啡”“朱苦拉咖啡”为代表的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在有完整产业链、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基础上,云南咖啡要对标“精品”的标准,树立品牌还需着力打造“稀缺性价值”,这一稀缺性不单单是品质的稀缺性,更是品牌价值的独特性,要以文化为内核,讲好品牌故事,塑造更加鲜明、更具特色的品牌形象。
应该看到,近年来国内咖啡消费增长迅速为云咖带来的机遇,特别是更多人开始知晓云南咖啡。依托云南咖啡独特的风味、历史、文化元素,结合国内外消费者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云南应当立足咖啡产业全流程,深度挖掘云南咖啡文化,梳理云南种植咖啡的历史、咖啡助力脱贫的故事、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等资源,讲好云南的历史文化故事、云南咖啡的历史故事、咖啡创业故事等,培育魅力独特的“云咖”文化,提高“云咖”品牌影响力,以咖啡文化的繁荣推动品牌建设,进而吸引更多人关注云咖、喜爱云咖、支持云咖,大力提高云咖在国内的消费占比。
从种子到杯子,类似佤族姑娘叶萍种植咖啡、推广云咖的事例不胜枚举,相信这些故事也似一杯小粒咖啡一样,带给人醇香,以及对云南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