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昆明高新区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以及办事“堵卡难”,在电力营商环境领域探索形成优化流程、优化服务的“双优”模式,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提供要素保障。
向“部门联动”要速度、向“信息联通”要便利。针对电力设施外线接入工程审批环节多、耗时长、审批事项分散多部门的情况,昆明高新区组建“高新区水电气网要素保障联席办公室”,建立政企联合工作机制,出台规划、城管、交警多部门并联审批办法,将容缺受理、实行承诺纳入制度规范,审批耗时从之前的3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同时,率先在“昆明国家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网上办事”服务端口上线“企业申请水电气及网络接入业务”,推动水电气网报装“一件事”“一次办”。通过部门之间有机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与公共服务企业之间高效联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二期建设临时施工用电,创下10千伏单电源10天投产通电的新纪录;闻泰智能制造产业二期项目10千伏配套电力工程,仅用48天就完成了两个110千伏变电站(马金铺、兆雨)5条10千伏专线一次性通过验收并成功投产供电的艰巨任务,比常规用时90天缩短了42天。目前,高新区“联席办”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学习;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次办”平台载体,也被纳入全市6大办电服务渠道之一。
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在招商引资环节,高新区就提前介入建立信息采集推送以及项目建设要素需求、地块信息共享机制,对涉及水电气网要素保障的所有行政审批指定专人全程帮办代办。淼汇科技昆明生产研发基地建设项目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供电方案审查、施工建设、停电报批、用电搭接等工序正式通电,加速项目进程。
此外,昆明高新区还主动引导园区用电工业大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来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先后帮助昆明云锗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云南新生命干细胞有限公司、云南滇金投资有限公司、昆明高新水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云投新奥燃气有限公司等公司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截至目前累计交易电量约2.1亿千瓦时,帮助企业节省电费约1500万元,大大提振企业扩大生产信心。
“园区项目建设屡屡刷新‘高新速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力及时保障的支撑作用。”昆明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把能想到的先做实,是优化提升电力营商环境的第一步,今年高新区将主动向南方电网申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科技园近零碳示范区试点建设项目》,掀开近零碳示范区试点建设新篇章。
本报记者 龙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