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龙敏飞

新质生产力很火很热,各地都想抓住机会、乘势而上,但如何发展、怎么发展?依然需要各地去尝试与探索。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云南更要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会,积极求新求变,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的云南,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条件。云南具有的各类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后发优势。如矿产资源优势,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在已探明矿产中,有31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如绿色电力能源优势,目前全省电力装机超过1.3亿千瓦,绿电占比近90%;如高原特色农业优势,这与云南的气候、光照、水土、海拔紧密相关,其他地方无法复制;如文旅资源优势,去年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以来,2023年云南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这些,都是云南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抓住的突破口或是可以找准的着力点。

资源优势摆在台面上,如何发展则是一门技术活,省内外一些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如何更好地挖掘资源经济的潜力,推动资源经济的深度发展,让资源经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等,考验着各地政府部门的管理智慧。这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加持是不变的主题,但在这之外,近年来走红的“村BA”“淄博烧烤”“尔滨冰雪游”“天水麻辣烫”等,其实也能带来一些现实的启示,那就是,在营商环境、宣传策略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创新,同样可以收获不一样的“成果”。这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思路,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更进一步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无法否认,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大势所趋,但各地不能一窝蜂地跟上,而应保持客观、理性、冷静。一方面,全省各地要认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哪些方面可以积极挖掘,哪些方面又存在短板,没有必要东施效颦,要对所在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全省各地要借鉴省内外优秀与先进的经验,通过加强科技赋能、提升宣传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方法,让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稳健”,而不是“空中楼阁”,从而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云南来说,是一道全新的时代命题,也是一道推动发展的重要考题,需要各方不断地思考、领悟、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扬长避短,真正做到“求实效、谋长远”,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期待“灯塔”为云南智造引航

  • 报头

  • 向新求变 蓄力发展

  • 考核不能抓小放大

  • 用服务实效检验工作成效

  • 摆脱词穷需要多管齐下

  • 把握好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

  • 废旧手机亟待走好“回收路”

  • 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 微看点

  •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提升“知识增量”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