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李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表明新质生产力具有深厚的生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有效结合了“绿色”(环境政策与绿色经济)与“蓝色”(数字政策与数字经济),形成了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巩固云南资源的“主场优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稳固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种经济概念,更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面审视与提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生产力概念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适应了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形态。以新质生产力绿色底色推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纵深发展,必须要坚持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指导。长期以来,云南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自然资源高度依赖且过度消耗,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系列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云南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铸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就要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推动资源利用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中“新”对绿色生产力的体现在何处?第一,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体现在新劳动对象。云南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持续推进新劳动对象绿色升级。新劳动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有限资源和人力消耗的限制,推动经济发展朝着更加绿色的发展方向前进。第二,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体现在新劳动资料。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在大数据、时尚传媒等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也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推动云南旅游业向国际化发展。可见,新劳动资料优化下的新质生产力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同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有效加快了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第三,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体现在高素质劳动队伍。新劳动者不同于传统流水线上的普通技术工人,而是必须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更加适应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深谙自然物质条件的基础性。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中“质”对绿色生产力的体现在何处?第一,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体现在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超越。新质生产力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第二,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体现在确保科技的生态化运用。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型生产力,坚持科技的生态化运用。因此,在处理科技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问题上,必须要坚持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减少全球物质消耗规模是新质生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基础。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云南改变了有色金属传统的开采、冶炼加工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有色金属产业,加速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优化了资源使用和减少了自然资源浪费。第二,循环经济与资源再利用是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路径。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以新材料、新技术等的运用为资源回收再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则以资源再生利用打破了传统生产模式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第三,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是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环节。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在自然条件下,受损地区自然恢复需要很长时间,必要的人工干预,尤其是技术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的有机融合,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在污染源地接入自动监控设备实时上传数据,可有效避免企业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加大新质生产力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力度,这将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绿色动力。
[作者分别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作为‘一般生产条件’的资本逻辑批判及其治理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4Y094)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