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党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茅区:支部建在咖啡产业链上

初冬时节,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野鸭塘河谷依旧绿意盎然,一簇簇鲜红饱满的咖啡果缀满枝头,阵阵咖啡香在空气中弥漫。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主理人杨鸿简正带领游客一边参观咖啡园,一边讲解普洱咖啡的历史、种植、采摘、烘焙等知识。

自1988年开始,野鸭塘便是普洱市最早实现规模化种植咖啡的区域。近4万亩高品质咖啡竞相生长,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咖啡繁育、科普研学、咖啡文旅于一体的综合型精品咖啡庄园。普洱照笔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的运营主体,是一家集咖啡种植、处理、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年轻企业,公司拥有管理团队18人,其中有3名党员。11月初,普洱照笔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普洱咖啡产业党委成立后组建的首个党支部。

“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咖啡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保障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咖啡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我们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最前沿,通过以党建联建方式,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咖啡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服务保障、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作用发挥等,搭建凝聚各方资源,全力支持咖啡产业发展平台,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持续做精做强精品咖啡产业。”思茅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区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杨芳介绍。

“产业发展快不快,关键要有党组织带头。我们的创业团队以‘咖二代’‘咖三代’等返乡创业的青年为主,大家有冲劲、有想法、有市场敏锐度,通过党建引领,能够把我们小伙伴的思想统一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赋能咖啡产业的发展。”普洱照笔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杨鸿简介绍。

近年来,思茅区以服务群众为支点,坚持党建赋能咖啡产业发展,通过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嵌在产业中,不断实现基层党建与咖啡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

“我们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注重培养、吸纳更多的年轻党员,着力深化党组织建设,通过巩固一产、提升二产、发展三产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咖啡产业附加值,促进咖农增收致富。”杨鸿简表示,支部将依托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将党建工作与咖啡产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依靠“党建+咖旅”的模式,将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打造成优秀的本土民族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徐晓芳 鲁海杨

  • 筑牢民宿消防安全“防火墙”

  • 群众难事有人帮急事有人管

  • 报头

  • 思茅区:支部建在咖啡产业链上

  • 建设千村彝美 助推万村共富

  • “党建+”焕发山村新面貌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