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杨科思:让哈尼服饰吸睛又吸“金”

哈尼族服饰是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诉说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与故事。在墨江县联珠镇癸能村,有一家专做哈尼服饰的服装厂,创办人是一名叫杨科思的退役军人。

1962年出生的杨科思,自幼便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1981年,他如愿参军入伍。1986年,他在战斗中身受重伤,造成身体残疾。退伍后,杨科思进入酒厂工作,后因酒厂的倒闭面临下岗。但困境不仅未击垮他,反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那份坚韧与不屈。

2018年,已经58岁的他毅然踏上创业征途。他带领团队,拿出全部积蓄创建了墨江润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民族服装服饰。他说:“因为纺织类就业门槛低,可以吸纳教育文化程度不高或身体残疾的工作人员,给更多困难群体创造就业机会。”

自2020年公司创建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以来,杨科思组织开展服装制作、民族刺绣等各类培训5期189人次,其中有一大批残疾人参训。杨科思说:“培训残疾人学刺绣,目的是让他们在家也能通过刺绣挣钱,把哈尼服饰文化传承下去,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目前,公司共有员工48人,其中聘用残疾人13人、退役军人及家属10人。2023年,公司还发动当地巧手“绣娘”,结盟成立了以发展哈尼手工刺绣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哈尼雅咪刺绣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公司实现年产值1180万元。

如今,墨江润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民族服饰设计、生产和承接各类订单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被授予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东西部帮扶协作乡村振兴残疾人帮扶示范基地称号,列入墨江县级非遗工坊,还被授予市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杨科思带领包括残疾人、脱贫人口、退役军人在内的职工,不仅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哈尼服饰,更编织出了一个个关于希望和梦想的故事。

本报记者 何瑜阳吟

  • 报头

  • 匠心雕刻非遗之美 巧手创造幸福生活

  • 李兴君:“小竹编”编织大梦想

  • 张华芝:一根针“绣”出锦绣人生

  • 杨科思:让哈尼服饰吸睛又吸“金”

  • 蒋寿昌:岁月银锤敲出新乐章

  • 王灿华:一份热爱成就一份事业

  • 刀正富:将“泥饭碗”变成“金饭碗”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