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育要向“新”而行
《人民日报》:创新小麦育种技术,让小麦能够抗干旱、抗高温,中国农业大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智慧;建成无人水稻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华南农业大学积极解答“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2019年启动新农科建设以来,我国涉农高校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出现了格局性变化。未来已来,农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农业高校作为农业智力资源的集聚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理应更好担负起培养未来农业人才、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努力对标新质生产力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才能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更强大的智力支撑。
让全社会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光明日报》:英雄模范是时代的丰碑、国家的脊梁,是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中,无数英雄模范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将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本报记者 何嵘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