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退休干部蒋志农——

倾心稻粱 育种惠农

85岁高龄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退休干部蒋志农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云南省首届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对水稻育种的热爱,对“三农”的深情,让这位退休老干部停不下科研的脚步。如今,他仍然奔波在滇中地区的多个水稻育种基地,实地观察、记录,白天下田,晚上编稿。“虽然岁月不饶人,我还是希望为国家的农科事业多做点事情。”蒋志农说。

1962年,蒋志农从云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农科所工作,他主动要求到农村蹲点。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让他立志用科技改变农村面貌。为此,他把名字由“定富”改成“志农”,从此把一生奉献给了水稻育种事业。

60多年来,他投身于高原粳稻的研究,在高原粳稻的高产育种、品质育种、耐寒育种、抗病育种和粳稻优质香软米育种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主持育成86个粳稻新品种,其中的34个新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新品种(品系)累计推广面积达5956万亩,增产稻谷17.9亿公斤,为云南省水稻增产丰收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退休后,蒋志农仍不断探索,又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从科技上解决我省米袋子问题的建议报告》,并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超额完成了任务,为基本解决云南省粮食自求平衡作出了重大贡献。

蒋志农始终牵挂农村、牵挂农民,特别心系贫困山区农民的增收问题。他将自己未用完的180余万元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投入云南老少边穷地区粳稻良种试验示范课题,在剑川、元阳、施甸、腾冲高黎贡山山脚等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带领团队精心筛选并育成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稻新品种,有力推动了农民增产增收。

对云南水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贯穿了蒋志农的整个职业生涯。“只有努力、只有坚持,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蒋志农的自勉。他持续专注粳稻香软米研究,在73岁时构建了独特的香软米育种技术体系。近10年间相继育成了10余个优质香软米品种(品系),并把部分品种无偿给有关单位开发利用。其中的几个品种更是以其独特的食味品质特点,成为高端优质大米的代表,深受消费者喜爱。

俯下身子、扎根农田,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蒋志农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心为农、一生为农”的初心使命,诠释了“把毕生献给伟大祖国的农科事业”的铮铮誓言。

本报记者 陈云芬

  • 澄江大力发展设施蓝莓

  • 江堤变公园 绿美展新颜

  • 补齐硬设施 深化软治理

  • 报头

  • 红河:经济挑大梁 创新走在前

  • 丽江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

  • 倾心稻粱 育种惠农

  • 躬耕陇亩 钻研技术

  • 昭阳区:绷紧安全弦 合力护青山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