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的冬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傍晚时分,无论是城区的休闲公园和广场,还是发展全域旅游的乡村活动场所,随处可见尽情歌舞、运动健身、悠闲遛娃的市民和旅居“新市民”。新老市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一个个幸福场景,让人倍感温暖。
近年来,随着“旅居云南”品牌出圈,景洪市把旅居工作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绿色发展的关键载体,闯出了一条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旅居发展之路,成为“候鸟”人群的理想旅居地。
近日,在嘎栋街道万景社区,社区雅食轩幸福食堂里座无虚席,新老市民聚在一起用餐,欢声笑语不断。“饭菜合口,当地市民对我们很友好,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来自黑龙江的旅居“新市民”罗女士说,她已在景洪旅居8年,是这个食堂的常客,还交了很多朋友。
雅食轩幸福食堂老板介绍,2022年9月,雅食轩幸福食堂开业,是景洪市首家由社区和企业共建的嵌入式公益性食堂,除了满足社区居民基本饮食需求之外,还成为众多新老市民每日的打卡地。他们每天都会不约而至,和“新市民”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温情满满。
万景社区是典型的“候鸟型”市民聚居区,“新市民”数量占社区总人口的80%,人口结构多元。“结合社区旅居‘新市民’和老年人较多的实际,我们建立幸福食堂,解决周边老人以及特殊群体的吃饭难题。”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党杰介绍,为丰富新老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还专门成立了舞蹈社、象棋社、乒乓球社等19个社团,为新老市民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促进新老市民交往交流交融。
来自宁夏的张先生说,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新老市民互爱互助,各个民族守望相助,社区环境和谐共融,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感情,在生活中相互包容,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家。
类似这样的幸福食堂,景洪市已建成7家。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需求,景洪市将原来的19个城市社区析置为70个社区,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设置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新建书屋、家风馆、幸福食堂等49个“候鸟家园”,组建球队、艺术团、国学社等150余个“候鸟社团”,组织“文化进社区 服务新市民”惠民活动,让东北大秧歌和傣族孔雀舞同台演绎;设立37个社区“邻里议事厅”“居民说事点”等自治平台,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阵地作用,2024年上半年化解调解矛盾纠纷6700余件。
立足于自身条件和优势,景洪市确定以“候鸟式”度假和旅游康养为主要旅居产品形态,积极探索酒店民宿型、康养基地型、主客共享型、分散经营型、专业服务型等多元化的旅居模式,形成了以休闲度假、生态康养、民族文化、乡村休闲、夜间旅游、跨境旅游、半山酒店等为主的业态格局,重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旅综合项目,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
统计数据显示,景洪市日均客流量达26万人次,超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销售业绩一直逆势上扬的景洪市住房消费以州外人士为主,占比超过78%,旅居地产市场火热;2024年1至11月,全市接待游客5463.82万人次,同比增长19.57%;旅游综合总花费776.87亿元,同比增长8.16%,获得“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称号。
“种完麦子,就往南方走,去西双版纳过个冬天。”2024年深秋时节,河南省安阳市一位60岁老人的话引发千万网友共鸣。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代表景洪市公开回应,向“麦子奶奶”“麦子爷爷”们发出“来这里感受不一样的冬日温暖”的诚挚邀请。随即,景洪市出台包括举办“文化进社区 服务新市民”惠民活动、“健康义诊·康居启航”——康养旅居活动、“乡味飘香 共聚一堂”——景洪美食大家尝等15个涵盖吃穿住行、医疗健康和文化娱乐等内容的雨林景洪“旅居季”系列活动方案,并于2024年11月7日举办“冬游云南·2024雨林景洪旅居季”启动仪式。景洪市各相关行业也相继推出一系列针对冬季来旅游和旅居客人的优惠便民措施,让进入景洪的旅居人群感受到冬日暖意。
2024年12月10日,在景洪市大渡岗乡的万亩茶园里,一场味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乡味飘香 共聚一堂”美食共享活动举行。应邀而来的旅居新市民尽情品尝用当地生态食材烹制的美味佳肴,在欢歌笑语中感受当地各民族的文化魅力。
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或十天半月,或一年半载;换个地方移动办公、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挥洒才艺……到景洪生活,已成为很多旅居人群的美好向往。
本报记者 戴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