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春节前夕,一场场承载着乡音、乡愁、乡情的“村晚”在各地轮番上演:在重庆永川,非遗代表性项目小彩龙舞的登场点燃了欢乐氛围;青海西宁湟中区的乡村春晚在甘河滩镇坡西村举办,威风锣鼓、抬花轿等年味儿满满的非遗节目、民俗表演等嗨翻全场……
贴近百姓生活、突出地方特色的“村晚”,正逐渐成为欢度新春佳节的新年俗。台上台下都是主角的村民们,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赞新生活。“村晚”之所以越来越火,原因就在于根植于乡土、凝结着乡愁,集中展示了农民群众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加强村民交流协作、融洽乡邻关系的同时,也无形中向村民传递了积极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营造文明新风尚。
此外,“村晚”搭台,还有利于文旅经济“唱戏”。许多“村晚”广场旁,集市也热闹起来,农产品和非遗产品展销区、特色美食街区人头攒动,农家乐、民宿、夜市生意火爆,农产品销售顺畅。各地还搭乘电商直播快车,乘着“村晚”新业态流量的风口,展示乡村文化魅力,有力地推介文旅资源、宣传地方特色,让农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喜迎春节的乡村里,不光有“村晚”,还有“村歌”“村超”“村BA”,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大潮中,乡村文化盛事正在不断出圈扩容。期盼各地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不断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赓续,让“村晚”成为新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