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生动鲜明地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坚守。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坚持“两个结合”,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的阶段,面对各种思潮激荡,迫切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两个结合”的提出,为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育人资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中走在前,带头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以“两个结合”引领学生、感染学生。通过统筹整合研究力量和资源,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平台优势,持续推进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积极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厚植“力量根基”,以文化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是思想文化交流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力量根基”定位三种文化形态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如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和“所必然”,迫切需要解决“融什么”和“怎么融”的问题。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深厚文化底蕴,以革命文化擦亮思政课鲜亮红色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思政课思想价值引领,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为丰厚的文化滋养。
善用“大思政课”,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观点深邃、明体达用,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如何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入脑入心,需要思政课教师善用“大思政课”,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这就需要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常态化的新亮点。通过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有效融合,多维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通过深入实施“理解中国”育人计划,依托“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传习基地”,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的共享价值,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作者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