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立
据报道,今年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消息一出,便引来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普遍认为,央视春晚推出“无碍”新举,流淌着人文温度,真切体现了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和体贴,同时也对社会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成员,扶残助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采取行动,持续推进扶残助残工作。以刚刚过去的2024年为例:从首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到首次为盲人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从国家通用盲文版国歌的发布,到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的开馆……点点滴滴,诠释了一如既往的扶残助残理念,折射的是国家和政府扶残助残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的日益浓厚。
在充分肯定扶残助残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生活状况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扶残助残,需要各地积极担当作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强化整体谋划;从小处着手,创造性开展工作,写实扶残助残“大文章”,托起残障群体稳稳的幸福。扶残助残,也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尊重、关心和帮助。携手共进,让爱无“碍”,使广大残疾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我们的社会也将越来越温暖美好、越来越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