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是人体的“生命之泉”,承担着排除废物、调节平衡的使命。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三病区的医务工作者们就像“泌尿系统健康的守护神”,在泌尿医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爱心,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之泉”。
继承传统团结协作 精益求精服务患者
“做医学科研,服务患者一定要务实。”9时,结束了住院病区查房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三病区科室主任柯昌兴接受了记者采访。无论手术做到多晚,第二天走入医院的那一刻,柯昌兴总能展现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
让科研服务于患者的实际需求,把先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工作状态献给患者,是这个科室的传统。
1990年,科室创始人徐鸿毅教授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回(结)肠原位新膀胱(原位尿流改道)”,这一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回肠腹壁造口尿流改道,让膀胱全切的患者拥有“新膀胱”的同时能自行排尿。同时,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女性原位尿流改道、保留性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和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术,打破了对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原位尿流改道的禁忌,保留了部分男性膀胱癌患者的性活动生理功能。这些都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1年,科室成立,以微创泌尿外科手术为重点,于2012年获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我们在治好疾病的同时,也要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伤害。”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三病区原负责人李炯明介绍,微创手术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对病人手术时的身体伤害,因此,在徐鸿毅创建的泌尿外科的基础上,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和预防、泌尿生殖系肿瘤的微创外科手术。同时,率先在云南省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经皮肾镜取石及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等微创新技术;完成了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安全体系的建立,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为科室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实践基础,李炯明也成为我国泌尿系统结石诊治领域的学术代表之一。
如今,科室负责人的接力棒传到了柯昌兴的手上。他说:“在探‘泌’的道路上,深感责任重大,一方面要继承发扬科室前辈们敢于突破创新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舒适需求。”
以膀胱癌为例,不管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还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都需进行分子分型,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最新的研究表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6种分型,不同的分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有的患者适合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有的患者适合根治性膀胱切除。
“对于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患者的意愿等综合考虑,可选择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回肠原位新膀胱、回肠膀胱术(Bricker膀胱)、输尿管皮肤造口等尿流改道方式,一定要选择恰当,让患者利益最大化。”柯昌兴介绍,目前科室在膀胱肿瘤的治疗上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成为国内完成“回(结)肠新膀胱(原位尿流改道术)”病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单位。
优化诊疗流程 提升医学影响力
“从就诊到手术,享受到了‘一站式’服务。”70岁的前列腺癌患者李先生出院时,对医院泌尿外科三病区的服务连连夸赞。
李先生口中的“一站式”服务,是科室针对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制定的多科室联动综合诊疗方案。柯昌兴介绍,为减轻患者痛苦和节约开支,科室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联合核磁共振室、核医学科、超声介入室、病理科、麻醉科等科室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即进入手术室后全身麻醉下行核磁共振联合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30分钟冰冻结果回报确诊前列腺癌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这样的紧密合作,有效避免了患者局麻下穿刺的痛苦、等待结果的不安等,同时也规避了常规流程引起的并发症和对手术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出血、感染、粘连等。
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诊疗流程的优化,近年来,泌尿外科三病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柯昌兴在云南省内实施了首例“腹腔镜下左肾静脉外支架置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方克伟最先在省内成功开展了六触点骶神经调控系统植入术,科室成为国内第七家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
“硬件可以慢慢升级,但视野、认知不能落后。”柯昌兴表示,科室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们都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坚持学习的风气一直保持至今。
科室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全面加强学科的国际化进程,于2014年起举办“金桥”国际泌尿外科会议,2018年创建“金桥国际泌尿外科联盟”,与30余个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定期举办国际泌尿学术会议。自成立以来,科室共培养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和专业技术骨干500余人。近年来,科室技术成果分别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余项,同时荣获了中华泌尿外科分会钻石奖和国际尿石症联盟特别贡献奖等奖项,实现了与国际水平的同步发展,各类创新成果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转化和应用。
本报记者 王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