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花潮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虎头山上悼英烈

张雪飞

这座山有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字:虎头山,在这儿,曾发生过一次红军长征途中在云南境内与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战斗——虎头山战斗。

今年大年初二,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我来到虎头山战斗遗址凭吊英烈。遗址位于宣威市来宾街道虎头社区。伫立在虎头山前,只见这是一座形似虎头的山丘,山势甚为陡峭,山上草木葳蕤。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立在山巅的“虎头山战斗遗址”几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

1935年11月,为保存革命实力、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在湘黔滇边境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转战,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于1936年3月22日抵达云南宣威附近。

宣威位于滇黔边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红二、红六军团领导决定以红六军团为主、红二军团配合,攻占宣威县城,开展宣传群众、扩大红军等工作,并进行短期休整。

3月23日在虎头山一带,红二、红六军团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中央军、滇军展开激战。双方参战部队达4万余人。面对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红军毫不畏惧,前仆后继、奋力冲杀,毙俘敌近千人,缴获各种枪支400余支。

“计自午前9时许至午后2时正,激战5小时,枪声之密,胜过除夕鞭炮,血肉满地,尸横枕藉,加以天候阴雾,愁云惨淡……战场景象,令人肃栗!”这是《宣威血战详计》中对这场战役的描述,可见战况之惨烈。

在给予敌人沉重打击的同时,红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数百名指战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后来由于敌人大量增援,战场形势急剧变化,双方形成对峙状态。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寻找更大的机动,晚上9时许,红军趁着月色主动撤出战斗,向安全地带转移。红二军团向东经龙场、格宜、宝山、田坝进入贵州,攻占盘县县城;红六军团向东南经东山、海岱、羊场,再经富源进入盘县。

红军烈士的鲜血浇灌了宣威大地,红军的英勇气概给云南各族人民留下了深远影响和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军战士真勇敢,浩然正气冲霄汉;乌蒙山区转一转,甩掉敌人几十万;虎头山上再一战,打得滇军心胆寒;红军战士真勇敢,誓为人民打江山。”

红军在宣威期间,打土豪分浮财、开监释人之举深得当地群众拥戴,在这片土地上点燃了熊熊的革命之火。期间,400余名宣威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北上抗日。

通过参观展览、走访群众,我了解到在当地流传的“一个滇军连长的狼狈相”和“一盏油灯的故事”两个故事。

先说“一个滇军连长的狼狈相”这个故事。

1936年3月23日,太阳刚升起,红军已把大批住在宣威城的滇军吸引到了虎头山,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红军开始出击,子弹、手榴弹一起飞向敌群,把敌人撂倒了一大片。趁敌人混乱之际,红军全线出击,一个旅的滇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一位姓杜的滇军连长,逃回县城时,已成了光杆司令,身边没有一兵一卒。

他逃回县政府,一进门就惊恐万分地说:“打了十多年的仗,还未遇到过这样硬的仗,三五个红军组成一个组,一眨眼功夫就冲到跟前,前面的被打倒了,后面的又顶上来。”他把红军的这种战术叫作“波及式的战术”。他脸色苍白,摇着头一个劲地说:“不得了!”

县政府的事务员见他失魂落魄、疲惫不堪,赶紧搬来一张凳子让他坐下休息,但杜连长坐了几次都没有把屁股落到凳子上。每次屁股一接触到凳子,他都像触电般地跳开了。问及原因,他指着身上被荆棘划破的伤痕,说他屁股上也有许多刺进肉里的刺。原来他是从虎头山阵地上滚进荆棘丛中,窜了好一阵才逃出来的。事务员看他口干舌燥,便端来一碗米酒让他解渴。但他抬了两次碗,都没能喝下去。

他第一次抬起碗时,他的勤务兵来告诉他,他连队里的一排长阵亡了,要他把一排的事作些安排。他忙了半天回来抬起米酒刚要喝,又有人来说他的二排长也阵亡了……这下他再也忍不住地号啕大哭起来。

原来他为了在这次战斗中抢头功,逼着自己的部下冲在最前面,导致他部下丧命者最多。“我本想着在战场上立功受奖,哪知道到头来却成了孤家寡人!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他懊丧地说道。

“一盏油灯的故事”,则与一位家住虎头山的姓彭的草药医生有关。红军来到虎头山时,彭医生曾用中草药治好一个红军战士的急性胃炎,还用牛车把这个战士送到部队驻地。他由此结识了红军里的医生,从此和红军结下不解之缘。

3月23日,虎头山上响了一天的枪声,晚上枪声渐渐稀疏了。白天帮助包扎了不少红军伤员的彭医生,又帮着红军从阵地上抬伤员到包扎所。他看到,包扎所里横七竖八地躺了很多伤员,有的腿被打断,有的肚腹被打穿,还有的头部鲜血淋漓,全都在等着医生的治疗。但包扎所里只有几盏菜油灯,火苗只有豆粒大小,还一闪一闪的,光线非常昏暗,给医生的治疗带来极大的不便,手术进展缓慢。

彭医生想到自己行医用的风雨灯,便急忙跑回家取来灯点燃,放在手术台上。用4块玻璃镶成灯罩的风雨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是足够先进和时髦的照明用具。风雨灯的灯光更加明亮,医生得以加快手术速度。

给全部伤员做完手术后,红军医生和伤员们要启程了,彭医生心里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当红军医生还他风雨灯时,他说:“你比我更需要它,你留着它用吧!”说完,他就向家的方向跑去。红军医生急忙叫住了他,从怀里掏出两块银元强塞在他手里:“你的好意我们收下,这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务必收下。”

红军医生走了几步又返回来,把装在挎包里的小油灯取出来递给彭医生,要他留下作个纪念。从此,这盏小油灯就一直陪伴着彭医生。

了解到这两个故事后,我十分感动。它们从一个侧面说明,红军是真正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队伍,他们既英勇善战,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真情实意与人民群众铸就了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

在红色文化的深厚版图中,虎头山作为一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红色沃土,始终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我还了解到,今年1月,宣威“虎头山·云间红”长征文化公园正式投入运营,竖起一座全新的红色地标,翻开红色传承的崭新篇章。

公园坐落于虎头社区,因地制宜将虎头山战斗遗址、战地指挥部旧址、战地卫生室旧址等一批红色旧址建成红色教育的“实景课堂”,串联红色研学、党建团建、战地文化等业态布局,通过实物观看、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升红色文化宣传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

沿着一条山间小道,我登上了虎头山。站在山巅,周围的房舍、山脉、湖泊、田畴一览无余。山上满是苍翠的柏树,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道蜿蜒其间。近期严寒的天气刚刚转晴,几日未见的太阳仿佛挂在树梢一般,湛蓝的天幕上有白纱般的流云在缓缓飘移。

漫步山间,微风在吹拂,树枝在摇曳,小鸟在啼鸣,在这静谧恬淡的氛围里,只听周边的村子中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孩童稚嫩的笑声,以及大公鸡一声声嘹亮有力的啼鸣声。

这和平安宁的局面,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天,我们在缅怀先烈、祭奠英雄的同时,更要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成为忠贞不渝的“信仰者”、勇于追梦的“逐梦人”、攻坚克难的“实干家”,书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的篇章……

  • 报头

  • 虎头山上悼英烈

  • 怒江遐想

  • 巧家之美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