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花潮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巧家之美

尹崇坤

巧家的人文之美,让人陶醉。作为“堂琅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据传说巧家也是彝族“六祖分支”的起点之一。早在西汉时期,这里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铜矿开采与冶炼,拥有了深厚的青铜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明清时期,巧家被誉为“水镇坊乡”,以泉水、古树、鲜花、老城著称,是真正的“水上天堂”。

巧家民间工艺令人赞叹不已。其中,极具代表性的马树红毡,针法细腻精致,红白相间的图案生动地绣出了巧家的山水之美与花鸟之灵。炉房的手工斑铜技艺独具特色,制作工艺精湛,斑铜制品造型精美、色泽浑厚,名声在外。巧家的“小碗红糖”更是巧家的一张亮丽名片。甘蔗在这里生长更加旺盛,糖分含量高。传统的手工制糖工艺结合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巧家小碗红糖色泽红润、香甜醇厚。

巧家的山水之美,如诗如画。这里有海拔4000米的乌蒙第一峰——药山,因其山形似佛,被誉为“大佛山”。山势巍峨,终年积雪,金沙江和牛栏江环山而行,雄踞滇东北群峰之巅。山间绿树成荫,珍稀动植物繁多。登高望远,山峰若隐若现,霜染丹枫,云雾飘逸、江水悠长,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置身其中,鸟儿枝头欢唱,空气清新,宁静深远、人空灵。也更能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意。这里有马树镇国家AAA级景区。湛蓝的天空,变化万千的云彩,神秘莫测的湖泊,绿草茵茵的草地,姹紫嫣红的花朵,白雪皑皑的山峰,优雅的黑颈鹤,金黄的燕麦田……让人心情舒畅,灵魂豁达,就连穿梭在山间和原野的小路都会带你走进平和与宁静。这里还有万亩天然草原赖石山。蓝天、白云、绿草构成了最美的配色,再加上不停转动的风力发电机,形成一幅流动的草原画卷,让人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找到内心的归属感。

巧家有红色火焰之美。巧家有一座烈士陵园,那里安息着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献身的93名英雄烈士。园内绿意盎然,庄严肃穆。缅怀者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献上鲜花,阅读墓碑上的英雄事迹,心中感慨万千。那一刻,巧家的“热”有了另一个维度的理解。这里的热,不仅只是温度,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激情,一种生命的热度,因为这座城市传承着“红色的火焰”,生生不息。

李国柱,上世纪初出生于巧家城关镇的平民家庭,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怀揣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勇敢地踏上了革命的征程。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组织了“云南青年努力会”,为迷茫的青年们照亮前行的道路。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云南省内入党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他远赴苏联学习,归来后肩负起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的重任。他始终在黑暗中探寻光明,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与妻子吴澄携手共进,奉献了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革命之歌。

红军巧渡金沙江,为巧家这片土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滔滔的金沙江水,见证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1935年5月,他们在巧家境内行军作战,留下了一个个战斗遗址。王家湾战斗、菜子沟战斗、小河口渡口战斗、龙王庙渡口战斗……每一个地方都回荡着英雄的足迹,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

1937年,英勇的地下党员们不畏艰险,在巧家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和武装斗争。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先后在巧家建立,巧家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伟大解放事业星火燎原。战士在巧家与土匪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面对穷凶极恶的土匪,他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一个个英勇的身影,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巧家的化蝶蜕变之美。2014年,“8·3”地震恢复重建,脱贫攻坚战热火朝天,一个个驻村队员驻村入户,一个个发展办法落地生花,城区高楼拔地而起,乡间马路错落交织……巧家在发展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2016年,市政工程改造建设夜以继日。“铛铛铛铛”的声音随处可闻,晨雾尚未散去,缓慢移动的塔吊,忙碌的绿色帐篷,蚂蚁般的工程车队,宛如一幅工业时代的画卷。太阳初升,照亮了薄雾,别具一番风情。

2020年,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全县179 个贫困村42874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贫困群众告别了危房,特色农业、光伏项目点亮了致富之路,巧家到昆明的高速建成通车,大药山麓打通了高速“大动脉”,“金沙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成了历史。

2021年,白鹤滩电站下闸蓄水,“截断高峡出平湖,轻舟往返云霞间”一朝成真。移民搬迁房屋、市政建设完美收官,金沙江畔,一栋栋色彩明丽、造型美观、设计科学的新楼房,一个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物流便捷的新小区成为湖畔最耀眼的明珠。

2022年,打造特色旅游城市捷报频传,“一城三镇”拔地而起,滨江大道、水镇坊乡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亮相,“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山湖相融、花果飘香的新巧家呈现眼前。

湍急浑浊的金沙江变得碧绿温顺,江面扬起了洁白的帆,飞鸟游水嬉戏。五彩斑斓的滨江大道沿着江边延伸,给小城系上了斑斓的彩带。一个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口口相传的“西部小三亚”,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我初见的标语从“热情开放的巧家欢迎你”变成了“金沙江畔,水韵巧家”。那些在大东街青石板上打伞踱步的老人,那群在雨天轻诵《雨巷》的姑娘,那些穿着平正街物美价廉、没有标牌衣服长大的孩子,那群在龙潭公园灯光球场光脚打球的少年,如同金沙江边的奇石,都已成为了怀旧人的记忆。

一个华丽蜕变的巧家,让人陶醉,但与辉煌相伴的便是努力与汗水、大义与奋进。白鹤滩电站巧家涉迁的五个乡镇5万余人,在移民协议签订、搬迁入住和库底清理重点环节,累计只用时156天,工作推进之“快”催生了一个词——“巧家速度”。

5万移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默默承受工地扬尘、出行不便和噪音喧嚣,全力配合搬迁安置、购房和生产安置协议签订。数万工程建设者们背井离乡,不惧寒来暑往奉献了智慧与汗水。数千包保干部无怨无悔地在烈日炎炎和夜深人静时担当坚守,共同铸就了一个奇迹——“大国重器”。

巧家之美是美到骨子里,美到灵魂中。

  • 报头

  • 虎头山上悼英烈

  • 怒江遐想

  • 巧家之美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