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村巷陌扫春秋

当第一缕阳光徐徐洒落在村落时,永追木老人已经背着竹篓出现在街巷里。在她身后,19位老人正从各个巷道汇拢。

这是位于德钦县拖顶乡拖顶村的夕阳红志愿环卫队每月三次的“逢十之约”。自2013年阿安木老阿妈在拖其公路拖顶小组路段前第一次挥动扫帚,这支自发组织的志愿环卫队已守护村庄整整12年。

斯南次木老阿妈蹲在转经廊拐角,用铜勺细细刮去石缝里的苔藓。“年轻时背柴火磨出的茧子,倒成了握铲子的好垫子。”她笑着展示掌纹里嵌着岁月的老茧。不远处,巴松卓玛队长正指挥着后辈:“你瞧,房檐的蛛网要拿长竹竿卷,水渠边的碎石得清干净……”老人总能准确捕捉到每个卫生死角。

阳光漫过山坡时,老人们组成流动的弧线,扫帚起落间,酥油污渍在青石板上褪去,落叶被铁铲拢成小山;抱着奶罐的妇女绕过作业中的老人时,会自然俯身捡起脚边的纸屑;上学途中的孩童追着滚落的空瓶,咯咯笑着将其投入竹筐。

劳碌一阵后,老人们聚在千年老树下歇息,八斤从背篓里取出温热的酥油茶,尼玛卓玛掏出青稞饼,分享食物的场景仿佛家庭间的聚会。老人们数着被山风卷落的枯枝,商量着如何清理后山的步道。

当日午后,当最后一车垃圾运往集中点,整个村庄在阳光下格外亮眼。

本报记者 贡秋次仁 通讯员 缪光婷

  • 大理市部分非机动车道拦路桩存隐患

  • 呈贡区青阳社区共建零废弃社区花园

  • 乡村垃圾有了“专属快递”

  • 新型诈骗层出不穷需警惕

  • 报头

  • 寻甸县信访局推动信访工作走深走实

  • 古村巷陌扫春秋

  • 守护新群体 暖“新”更暖心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