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翔
近日,备受瞩目的国际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颁给了中国建筑师刘家琨。他以融合传统材料的现代设计赢得了这一殊荣,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建筑文化身份的深入讨论。
“自我东方化”曾是全球化进程中本土设计的痼疾。在建筑领域,这一现象表现为对传统元素的简单挪用:飞檐翘角、雕花窗棂被生硬嫁接于现代建筑之上,形成一种“文化橱窗式”的视觉奇观。这类设计往往沦为满足异域想象的文化商品,既割裂了历史脉络,也消解了建筑与当代生活的真实关联。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设计如何坚守自身文化特色,避免陷入“自我东方化”的陷阱,成为当下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建筑设计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文化传承。设计师应深刻认识到本土文化的价值,将其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而非一味追求西方的审美标准。其次,设计师还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在了解和学习国际先进设计理念手法的同时,保持对本土文化的敏感和坚守。同时,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本土化设计并非就意味着故步自封,也不是简单的叠加或堆砌,而是在深入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法进行创新。
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本土设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政府、媒体、教育机构等应共同努力,为本土设计师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推动本土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