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
数字时代,当“00后”开始处理数字遗产的话题闯入大众视野,我们于网络留下的痕迹,正构筑起一种全新的遗产形式,其意义远超数字本身。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从数字艺术品交易到电商店铺运营,从知识付费账号收益到加密货币投资,数字遗产已深度嵌入社会经济运转体系,成为个人财富传承的关键一环。《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虚拟财产遗嘱数量逐年攀升,微信账号、虚拟货币等成为重要资产类别。从情感记忆维度看,数字遗产宛如一座时光宝盒;经济价值层面,数字遗产更是数字经济浪潮中的重要资产。
但数字遗产的继承之路,布满荆棘。《民法典》虽为数字遗产继承提供了基本法理框架,规定合法财产可纳入遗产范围,然而现实操作困难重重。平台规定也成为一大阻碍,微信不支持账号继承,仅允许近亲属获取资料副本;平台的继承流程复杂,需继承人提供诸多证明。账号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让社交账户类数字遗产的继承争议不断。而提前订立遗嘱,虽能为个人意愿的实现提供一定保障,却无法完全解决数字遗产继承的复杂问题。
数字遗产继承亟待规范,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数字遗产法律法规,明晰各方权利义务,为数字遗产的继承与保护筑牢法治基石。平台应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科学管用的数字遗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