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岭论坛

“赏花经济”如何能四季常开

王琼梅

一朵云花,会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在游客面前?是昭通水富蜂蝶齐鸣的油菜花海,是苍山脚下渐次绽放的高山杜鹃,又或者是泸沽湖畔格桑花与湖水的交相辉映,美得亦真亦幻……在云南,浪漫注定与鲜花为伴,赏花游也正从季节性“流量密码”向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转型。

然而,“花开时人潮汹涌,花谢后门可罗雀”的困境依然存在,如何让赏花游突破“昙花一现”的局限,真正成为赋能乡村、激活消费的长效引擎?翻新“花样”、拓展“花边”、补强“花链”,或许可成为破题路径。

翻新“花样”,让赏花经济从视觉变体验。当下,旅游消费正从走马观花向深度参与转变。云南多地以花为媒,通过体验模式激活消费新动能。如曲靖市罗平县依托百万亩油菜花海举办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趣味农民运动会等各类体育赛事,并植入观光小火车、直升机、自行车等多种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沉浸式的消费体验。昆明市宜良县以樱花为支点,创新推出“汉服游园会”“星空露营节”等活动,村民开发樱花酥、樱花酿等特色产品,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拉动当地消费约1.6亿元。这些创新,都通过赛事、文创、美食等构建起多元场景,丰富了赏花业态,让游客在各种“花样”中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拓展“花边”,让赏花经济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赏花经济的持久魅力在于催生“自然景观+人文底蕴”的化学反应。云南具备赏花游的天然优势,依托四季皆有花可赏的独特景观,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可构建“花期不断、玩法常新”的产业生态。如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深挖纳西族节庆文化,推出“赏花+康养+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出具有高原特色的浪漫经济模式。腾冲市将生态修复与当地民俗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建设十里樱花公园,打造“樱花+美食”“樱花+非遗”等体验场景。“赏花+”的跨界融合,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也拓展了消费空间,打造出复合型产品矩阵,推动赏花经济从颜值吸引迈向价值共生。

补强“花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鲜花产业链条。破解“昙花一现”的产业困局,要纵向延伸、构建具有韧性的产业链,让“一朵花”成功撬动“多产业”。如呈贡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宝珠梨为牵引,开发梨膏、梨酒、梨冰棒等近百种深加工产品,深度营销“万溪宝珠梨”IP,串联起宝珠梨产业链、文化创意链与生态旅游链,将“赏花经济”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晋宁现代花卉产业园开发鲜花饼、永生花、精油等衍生品,延长产业链,打响“晋宁的花”“七彩云菊”等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实践表明,只有打通“研发—生产—营销—体验”全链条,才能让“美丽资源”持续转化为“美丽经济”。

云岭大地,花海连绵。唯有将自然禀赋、文化底蕴与“赏花经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从产品链、服务链、营销链三个维度进行升级、优化、强化,方能让“赏花经济”跳出花期依赖,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能。

  • 报头

  • 优化税收环境 激活发展动能

  • 破除“局外人”思想

  • 跳出事务主义的窠臼

  • 本土设计须坚守特色

  • 下期介绍

  • “赏花经济”如何能四季常开

  • 数字遗产继承亟待规范

  • 微看点

  • 优化“职业新鲜人”发展环境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