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咖啡采收季,吉林游客罗斌一家伴着咖香漫步在普洱市思茅区的大开河咖啡庄园,感受咖旅融合的魅力。“我们第一次来普洱旅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个咖啡庄园,实地体验后,真是不虚此行。”
走进咖啡林,亲手采摘火红的咖啡鲜果;参观咖啡生产线,了解从种子到杯子的整个过程;坐在庄园餐吧,品尝纯正的普洱咖啡和思茅菜;还有绝版木刻、传统陶艺制作、佤族织锦等非遗文创展示和体验……和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样,罗斌一家在庄园里去年开业的主题精品民宿一住就是几天。“民宿经常是满房状态,单品手冲咖啡备受欢迎。”大开河咖啡庄园主理人华润梅开心地说。
大开河咖啡庄园的红火,反映了普洱不少咖啡庄园把握资源优势,根据自身特色升级改造成为集种植、加工、品鉴和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庄园的成效。“新消费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咖啡消费者倾向去原产地体验、打卡。普洱咖啡庄园以‘一庄园一特色’作为发展模式,为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式体验原产地咖啡文化。”普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半年多来,有1.16亿元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咖啡专项资金被投入到思茅区高品质庄园建设,采取集体资产量化入股的方式,提升改造北归、野鸭塘、小凹子等12个咖啡庄园。
精品咖啡庄园集群逐渐形成,助力普洱咖啡产业和文旅消费驶入“快车道”。春节假期,全市各具特色的咖啡庄园人潮涌动,爱伲、小凹子、天玉庄等6家咖啡庄园接待客流超3.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00余万元。
一杯杯普洱咖啡喝出原产地文化,一堂堂科普课程激发大自然探索心。寒假期间,云南野生动物园科普研学活动迎来高峰,千余个家庭参加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为主要内容的研学课程。
云南野生动物园是全国示范性科普教育基地,于2017年成立科普教育部,设立自然课堂项目,以未成年人为重点人群,依托“云南动植物王国”的在地文化,借助野生动物资源优势,在园区开展科普研学、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
“近年来我们更加感到,不断提升科普旅游产品的模式和品质,已经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途径。”云南野生动物园负责人说,园区公众科普每年覆盖超过90万人次,为引导公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全国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背景下,云南各地的植物园、动物园、农业庄园等做足自然资源文章,通过推陈出新的业态体验,让游人收获有趣又有料的旅程,充分释放农、文、旅等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体验提质升级。
本报记者 朱海